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古代明君的驭臣之道对构建现代激励机制的鉴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海霞
日期:2014-08-29 18:24:02
治事务的有效性,决定着行政效率。要完善领导干部激励机制,一要完善激励方式和手段。充分运用精神激励,对优秀领导干部进行表扬、嘉奖、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册、宣讲团等形式宣传优秀领导干部的典型事迹,弘扬先进。二要合理运用物质激励。用好现有的奖励政策,规范物质奖励标准,扩大物质激励的范围和实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给予重奖。三要适时运用职级职务激励。注重凭实绩选任干部,将改革创新意识强、作风扎实、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提拔到更高的岗位,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四要重视运用情感激励。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情感上关心爱护领导干部,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一个宽松、舒心的工作环境。
四、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坚持德为才先的用人标准
古代官德具有深邃的内涵,也是对官员品行、操守的重要道德约束。《大学》开宗明义地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官者只有个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后,才能治理国家。就连朱元璋这位以重典治国治官著称的明朝开国君主也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唯有“以德化天下”,兼“明刑制具以齐之”,在察举贤才时,“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康熙的德才观也颇有代表性,他指出:“国家以用人为要,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尚能崇德、用贤弃奸的典范。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曹彬因姐姐是皇妃而贵为皇亲国戚,担任供奉官,负责柴荣的饮食茶酒之用。赵匡胤当时是后周大将,喜欢饮酒,经常找曹彬要酒喝,每次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后来他才知道,曹彬给他喝的酒,都是曹彬自己掏腰包到集市上买来的。赵匡胤非常不理解,就问曹彬:“我正因为你是管酒的,所以才找你要酒喝,你怎么到街市为我买酒呢?”曹彬回答:“我掌管的是官酒,怎么能私自动用呢?”曹彬贤德如此,赵匡胤深受触动,登基之后曾称赞“不敢负其主者,独曹彬耳”,对曹彬非常倚重。而对于献上禅位诏书、堪解燃眉之急的翰林学士陶谷,由于认识到其善于溜须拍马、见风使舵、阿谀逢迎、谄媚取宠的小人本质,赵匡胤则不徇私情、弃之不用。
“人有人格,官有官德”,官员的官德就是其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领导干部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其言行在群众中能够起到较强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其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党的事业建设成败的根本。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官德建设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所以,必须激励领导干部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充分发挥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对才能的引领作用,从人民的需要出发,锤炼本领、增长才能、建功立业。如此,才能以德政为主导,形成官场德政的氛围,并让那些官德差的人没有被提拔重用的机会、没有玩弄权术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