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限权背景下领导干部如何办成大事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建红 日期:2014-07-08 17:44: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限权,旨在有效保障权力的正常运行,用制度和规定来引导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权力运用的随意性、唯亲性、主观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限制权力不是不让用权,而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保证领导干部“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切实把“有限的权力”用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那么,在限权背景下,领导干部如何办成大事呢?
  一、树立正确的理念
  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把权力视为一种信任、视为一种责任、视为一种奉献、视为一种约束,自觉克服“小权办不了大事、小事体现不出成绩”等错误认识,坚持树立“三种观念”。
  一是要树立“办好小事就是大事”的观念。大事与小事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许多小事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日积月累堆积起来,就会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大事。古往今来,愿干大事而不愿干小事是世人的通病,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连民心”,领导干部要树立“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观念,明白“办好群众小事就能赢得大民心,解决小问题就能促进大和谐”的道理,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要事来办,做到“小事情”多办、“小困难”即帮、“小温暖”常送,切实从“小事情”里凝聚起“大民心”。
  二是要树立“办好急事就是大事”的观念。群众如果没有急事、难事,是不会轻易请求帮助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了解群众疾苦、多了解群众所思,为群众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少干一些“锦上添花的活”,坚持“急事急办、要事快办”原则,建立“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的快速反应机制,使群众的急事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做到不推诿、不拖拉。只有让群众的急事、难事、愁事及时得到解决,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是要树立“办好实事就是大事”的观念。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工作要踏实些,什么工作都是一点一滴堆起来的。踏踏实实不会妨碍积极性,轰轰烈烈的局面是无数的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领导工作中,脱离实际、有悖科学的情况并不鲜见。有的作风漂浮,热衷于实功虚做,常常“工作在会上,干劲在纸上,行动在嘴上”,办好事成了“糊弄事”;有的相互攀比,不比做事比“作秀”,好事最终变成“怨事”。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权力大小、职位高低不重要,关键是要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把心思放在抓好工作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二、探寻有效的对策
  历史经验教训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