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地板干部”突围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胡赣江
日期:2014-01-24 17:35:16
“地板干部”是对一些基层干部的称谓。因基层干部升职空间狭窄,大多只能长期在基层工作,就像在地板上原地踏步,故被戏称为“地板干部”。
“投身乡镇英勇无畏,工作生活极其琐碎,各种检查屁股紧追,日不能息夜不能寐,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这首出自基层干部之手的“打油诗”极其生动地反映了“地板干部”的生活状态。基层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主体,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群体,但由于各种原因,“地板干部”正面临多方窘境: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不完善带来基层干部提拔难、提拔不公、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造成“上不去”的困境;干部交流制度体系不健全,带来基层与机关“逆向”交流难、交流渠道不畅通、交流手段不明确等问题,造成“流不动”的困境;干部激励机制不全面带来职务晋升“天花板”、精神激励边缘化、福利待遇慢增长等问题,造成“下不去”的困境;干部解放思想程度不够,带来基层干部“官本位”“客观地板”等心理误区,造成“沉不住”的困境……如何使“地板干部”职业发展有空间、晋升有通道、职级激励有保障,是干部制度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破解这一困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选拔任用制度,突破上层之围,解决“上不来”的问题
解决“地板干部”“上不来”的问题,核心在于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一方面要树立基层选人用人导向,提高牵引力。在选人导向上做到三个“优先”,即对在基层工作时间长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任用,对在基层艰苦岗位上工作时间长的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重用,对在偏远乡镇工作时间长的干部优先照顾。在选人重点上做到三个“加大”,即加大初始提名环节基层干部入选比率,加大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中基层干部所占比重,加大基层工作实绩考核权重。另一方面要规范选任程序,增强公信力。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及实践中的缺陷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不仅群众中存在不满,干部队伍中也是一样。从某种程度而言,“地板干部”现象正是组织内部弥漫的失望情绪的折射,是公平感被剥夺后的一种心理反应。规范选拔任用程序,增强公信力,要确保干部选拔任用链条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完善资格审查、初始提名、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任职谈话、任用监督等多个环节。对任职岗位的资格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和严格审核;对初始提名环节的定位、标准、程序做出明确要求,对提名主体、提名程序、提名责任、提名结果运用等做出详细规范;组织考察要细致全面,通过多种考察方法综合评估干部具体情况,平衡好显绩与潜绩、平时考核与提拔考核的关系;干部任用由常务会讨论决议,不允许临时动议,到会成员要充分讨论,发表意见,最终需三分之二以上的到会成员中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坚决执行公示制度,并征求纪检、法院等部门的意见,扩大选人用人透明度,对以上干部选用环节进行全程监督。
二、推动干部交流工作,突破四周之围,解决“流不动”的问题
畅通机关与基层干部交流渠道,推进有序交流,是破解“地板干部”四周之围的有效途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