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地板干部”突围之道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胡赣江
日期:2014-01-24 17:35:16
是推进刚性化交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等制度要求,制定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交流实施细则,明确基层工作经历乃至领导经历是干部晋升的必备条件;明确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的交流程序、范围、时限等,形成导向明确、易于操作、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畅通交流渠道。二是开展多形式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打通“地板干部”交流渠道。围绕加强机关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交流;围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和促进优秀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推进结构性交流和培养性交流;围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工作的有关规定,推进任职期满交流和回避交流;围绕干部监督管理的实际需要,推进提拔性交流、平职交流和降职交流。三是适度推进干部下派工作。近年来,中央及各地为了树立“人才到一线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导向,加大了干部“空降”力度。这种人事制度对整个干部体制来说是必要的,对基层工作也有一定促进,但由于“上”少“下”多比例失调,特别是由于上级政府的层级优势和行政优势,空降干部一般都会占据领导职数,对基层有限的领导职位空间形成明显挤占,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在下派干部时,一定要注意为基层干部留有上升腾挪的空间,把握好干部“空降”锻炼的度,维护好区域干部队伍的政治生态平衡。
三、创新多元激励方式,突破底层之围,解决“下不去”的问题
基层干部工作繁重、压力大,但职务晋升机会、薪资收入水平等明显不及上级机关。创新多元化激励方式,是让基层干部安心工作的关键。一是探索建立职级激励机制。把基层干部的职级与职务分开,对扎根基层、作风务实、业绩突出、群众认可、达到一定年限的基层干部,可以考虑明确为副科、正科乃至县处级以上级别,让基层干部在职级晋升上有希望。具体可采取享受工资待遇、使用非领导职务等激励方式。二是探索建立职称激励机制。基层中有许多专业技术较强的干部,针对这些人员,可以将职位与职称分开,为从业人员设计专业技术上升的通道,建立专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三是健全精神激励机制。强化教育引导,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教育;落实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基层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强化日常监督,深入推进干部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关爱告知、关爱提醒等制度;实行多元化荣誉激励,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基层公务员评选活动,提高基层干部工作价值感和成就感。四是完善报酬激励机制。在实行统一津贴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发放乡镇工龄补贴、单项工作奖励等形式,提高乡镇干部的总体收入水平,确保基层干部的总体报酬略高于机关。
四、优化提升心理素质,突破环境之围,解决“沉不住”的问题
“地板干部”突围既要关注外在制度,还要关注干部自身因素,注重打破基层干部的一些心理误区。一是破除“特权思想”误区,强化爱岗敬业意识。受科层制组织体制决定,进入公务员系统的干部都应意识到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领导职位有限,不能一味把精力放在追求官位上,而应秉承“做事”而非“做官”的理念,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地做工作。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