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公信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和海 日期:2013-11-04 10:52:10
  领导能力集中体现在公信力上。全社会对诚信的期盼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政务公信建设的愈加重视,决定了对领导公信力建设路径研究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领导公信力具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领导公信力根本上反映了领导与群众之间信用与信任的相互关系。但公信力建设必须以群众的期待、感受和想象为指向,从逻辑自律性与经验他律性相结合、领导与群众双向互动的角度,实现执政效果的最大化。
  一、领导公信力的内涵
  1.公信力
  公信力来源于英文“credibility”一词,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这种信任力实际上就是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度。而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中,公信力的形成就表现为国家与社会关于权力与权利博弈的结果,是社会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管理法治化的综合产物。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于政治伦理范畴。
  2.领导公信力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领导公信力的概念,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其一,能力说认为,领导公信力就是领导者通过为民、务实、清廉地执政,全面履行职责,赢得党、国家和人民信任的能力。其二,社会评价说认为,领导公信力是指领导者通过依法、全面、有效地履行职责,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回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程,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领导集体、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的主观评价、心理反应和价值判断。其三,互动说认为,领导公信力是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信任交往与相互评价过程,是一个双重维度概念。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领导的信用和群众对领导的信任,它既是一个理性博弈的过程,又是一个互动的结果。
  在上述三种观点当中,能力说虽然揭示了领导工作能动性、主动性在公信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但是能力只是赢得公信力的众多因素中的一种,能力和公信力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它忽视了群众的认知和评价对形成和提升领导公信力的重要作用。社会评价说虽然把握住了领导公信力是来自群众的信任和对领导工作认同的实质,揭示了群众的认知与公信力的形成与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忽视了领导权及其行使过程、运行结果的公正性与公信力的逻辑关系。互动说指出,领导公信力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与社会间的博弈过程和互动结果,但未揭示领导群众认可程度评判标准的多元化、关联因素的整合性,因为公信力的构建与维系涉及领导权威、公正与效率、领导干部素质,以及群众的文化、信仰等诸多因素。
  领导公信力的作用力一方应当是领导干部,体现为其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合法、合理、公正地履行职责所表现出的与其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法律属性相一致的信用;反作用力一方应当是群众和下属,体现为群众基于对领导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评价所形成的对领导个人和领导工作的好或恶以及信赖或怀疑。群众内心形成的认识和意志,直接影响其响应领导号召、执行领导决策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领导公信力是指领导集体、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由于权力行使在整个社会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