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黑马现象”探幽与烛照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晓恒 日期:2013-09-29 11:00:55
  近年来,不少“80后”甚至“90后”或因领导班子换届配备年轻干部需要,或借助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平台,或因彰显重用引进人才政策,迅速跃升至县处级干部。这批年轻干部犹如政坛上的“黑马”,不仅成为令人瞩目的一支新生力量,而且他们快速晋升的过程也招致了各种质疑和非议。政坛“黑马现象”由来已久,对之做一简单归纳分类,有如下诸多表现。
  一是票箱跳出。个别不是组织提名或非组织意图的干部,通过操控选举,直接当选为某一级别领导,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票箱里跳出来的领导”,可谓“黑马”。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的选举机制尚不完善,有的干部胆子比较大,虽未获组织提名,但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跳出来竞选,一部分人成功当选,成为“黑马”。如1993年,时任浙江某县农经委主任的张某,换届时未获组织提名,但他土生土长,在当地根基颇深,经过众人抬举,选举时从票箱里跳出来,当选为副县长。类似事例,当时在各县几乎都有发生,相当普遍。省级干部中也有这种现象。多数当选的干部,努力工作,奉公守法,获得组织认可;但也有少数当选干部,通过贿选上去,要捞取“回报”,成为“黑马”后自己又把道走黑了。
  二是伯乐相中。高层领导因某种机缘发现通常视野之外的下属,就像伯乐在马群里相中千里马一样。如当年被毛泽东指定为接班人的华国锋,就被誉为一匹“政坛黑马”。在省、地、县层面,也不乏类似事例。
  三是试场考上。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各地陆续开展“双推双考”,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即以考试为主要手段选拔人才,后来考试方式不断完善,形式趋向规范,统称为“公开选拔”。一大批组织视野之外的年轻干部,凭个人实力,在公开选拔中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因其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社会认可度高,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最成功的举措。如,强在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后,适逢县“双推双考”,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报考团县委书记,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政坛的一匹“黑马”;不久,他参加地区的“双推双考”,报考卫生局副局长,又成功问鼎,大爆冷门。他在一年时间内,虫蛹化蝶,连升三级,实现了从普通科员到县级领导的华丽蜕变。此后,他参加全省副厅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也有上佳表现,入围三甲。公开选拔,机会特别垂青于青年才俊,但要闯关成功,成为“黑马”,须有真才实学和综合实力的支撑。
  四是时势造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四化”方针,特殊年代产生了一批政坛“黑马”。如有一名有大学文凭的普通中学教师,被选中当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一位大学毕业的林业技术干部,被选中当地区林业局副局长,很快升任副专员。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有文凭的年轻干部在不知不觉中被连擢几级,在当时习以为常。此后,随着干部选拔制度不断完善,此类现象逐渐减少。近年来,某些欠发达地区为了引进优秀人才,彰显重用人才政策,打破框框,突破常规,大胆选拔任用年轻干部,造就了一些“黑马”,如广受关注的甘肃武威破格选拔的焦三牛,就是其典型代表。
  五是跑官跑来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