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德:在职业道德与角色道德之间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纪光欣 刘小利 日期:2013-09-11 13:19:20
  官德即官员道德,一般用以指称各级党政干部的道德。高度重视官德建设,通过加强官德建设来预防和惩治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是我国领导干部队伍和行政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一种鲜明的组织管理优势。正确地认识和定位官德及其规范,是加强官德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
  官员是社会职业分工序列中的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这种特殊性不是表现在官员的特权和荣誉上,而是表现在官员所代表的公共权力、公共责任以及社会角色上。因此,对官德既不能仅从职业道德上来要求,也不应该过分从社会角色道德的视野来认识,而应该坚持职业道德与社会角色道德的有机统一,并在这种统一中寻求官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好官与好人:官德的双重维度
  “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周文彰:《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与领导干部谈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好官”与“好人”代表着官德的两个维度,前者是对官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后者是对官员的社会角色道德要求。
  所谓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职业工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针对的是职业过程中处理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准则,是对某一特定职业群体的道德要求。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工而又开放合作的多元社会,官员所从事的实际上是政府管理与社会服务方面的专业工作。于官员个人而言,这是一份养家糊口、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的方式。严格说来,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官员与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的工作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只在于工作分工、职业要求的不同。于职业而言,官员只是社会万千职业中的一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会有特定的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所谓“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就是从职业道德角度对官员特定素质、能力和业绩方面的要求。一个有着良好道德品质的“好人”,如果缺乏从政为官的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在现代政府管理和服务日益科学化、复杂化的环境中也不能成为一名“好官”。
  所谓角色道德,是指人以特定的社会身份、作为某种社会角色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其道德实践。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政治与行政体制等原因,官员不仅代表着拥有独特身份的社会角色,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形象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社会公众、政府对官员提出了特别的道德要求,即为政以德、以德治官。这样,对官员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评价就不能仅仅着眼于一般的职业道德视角,而必须从社会道德的最高层次来认识。“好官必须是好人”就是把官德作为一种角色道德来看待的。
  中国文化是一种尊德性、重人格的伦理文化,推崇贤人政治、清廉官员和君子人格,特别强调对官员的道德要求,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官员唯有先“修身、正己”方能“安人治政”。中国文化还有一种“正名”的思想,“为政必先正名”(《论语·子路》),强调以名定责、为名赋责。“名”就是一种社会身份、社会角色,“正名”是从社会角度对官员的要求(田秀云:《儒家名分论中的合理内涵与现代角色伦理建设》,《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6期)。正是受儒家文化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