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黑马”的不同成长路径及利弊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 莹
日期:2013-09-03 18:10:07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黑马现象”,是指一些人没有经过固有的干部培养选拔程序或是出乎多数人的预料得到提拔任用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不一而足。“黑马现象”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它的存在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各有利弊,本文将根据各种类别的“黑马”试作阐述。
一、竞争成就“黑马”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一批年纪轻、任职资历尚浅的干部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通过竞争走上了领导岗位。由于竞争性选拔要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来最终确定人选,不到最后一刻谁都难以预测究竟会“花落谁家”,因此竞争性选拔的结果往往出乎大家的预料。通过竞争性选拔,成就了一批平时并不为组织和大多数人所关注的“黑马”。
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优点:一是能够有效地打破身份、地域、部门的壁垒,冲破论资排辈、隐性台阶等的束缚,使选人的范围更广、视野更宽,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干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科学配置。二是竞争性选拔干部给予所有参与者的机会都较为公平,主要采用理论考试、驻点调研等笔试方法和竞职演讲、结构化面试等面试方法,有利于参选者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公开平等展现,在现有干部选拔方式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三是竞争性选拔的干部社会认同度高。正是因为竞争性选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最终选出的干部能令社会公众信服,即使选出的干部水平、能力素质等与选拔岗位的匹配度和适应性相对较低,也不易引来非议。
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弊端:一是竞争性选拔的存在让一些人心思精力不是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考试上,潜心研究考试,当“考试专业户”,给所在单位的本职工作造成了影响。二是目前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容易让潜心研究考试的人琢磨透,一些人取得高分并不是因为其具备了胜任该职位的能力素质,而是因为他熟悉了竞争性选拔的套路,通过有针对性的准备获得的;而一些工作踏实、业务繁重的人因为无暇过多准备,不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从而造成干得好的不一定考得好、考得好的不一定干得好的现象发生。三是目前竞争性选拔在报名资格上人为设定的“门槛”和“圈圈”过多,造成了很多公选职位只有少数人能报上名,客观上造成再次回到了“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怪圈,有违竞争性选拔“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初衷。四是目前竞争性选拔过程中依然无法完全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在面试环节,考官的主观因素对考试成绩影响较大。同时,竞争性选拔还存在暗箱操作等违规现象。
要克服竞争性选拔存在的弊端,一要切实改进竞争性选拔的程序和方法,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要科学设置竞争性选拔的各项指标,把考与干结合起来;要多结合平时工作实绩,防止以考试成绩论英雄,避免出现“高分低能”和“考试专业户”;要加强考后培养管理,防止一考定终身,对于确实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应当予以调整。二要降低或取消竞争性选拔的“门槛”限制,敞开大门,让有志于参与竞争的人都有舞台,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让不同特点的干部通过公平、科学的通道进入“赛场”,防止把“年轻化”搞成“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