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黑马”的不同成长路径及利弊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 莹 日期:2013-09-03 18:10:07
龄化”、把“知识化”当成“学历高”,防止以目标人选来定标准、定条件,达到在少数人中选自己人的目的。三要严格监督竞争性选拔全过程,公开竞争性选拔全过程,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避免暗箱操作、人选内定、面试打人情分等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发生,不让竞争性选拔流于形式。
  二、年轻化要求逼出“黑马”
  在当前干部年轻化的要求下,各级对干部的年龄要求按照行政级别层层递减,提出了硬性指标。为了达到要求,一些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因年龄问题不得不“退居二线”,部分有年龄优势但能力水平并不出众甚至不足以担当重任的人因为别无选择而被推上了领导岗位。干部年轻化、低龄化逼出了“黑马”。
  提拔年轻人到领导岗位上来,体现了用人机制的灵活,打破了过去那种论资排辈的用人格局,有利于优化干部结构,促进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干部年轻化甚至低龄化本身并非坏事,但是,如果单纯追求低龄化,或是为了标榜干部年轻化的魄力,制造噱头,对能力素质的要求退而求其次,让一些并不优秀或是缺乏历练、尚不成熟的年轻干部担任领导职务,那就是对干部年轻化的一种嘲讽,同时也会演化成一些别有用心者违规选人用人的幌子,从而降低干部选拔的公信度。目前,公众之所以对于一些被提拔的低龄干部表示质疑,矛头看似指向年龄过低,实质还是从这些年轻干部已经公开的履历中,看不出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有关方面面对公众的质疑又仅仅用“能力出众”、“提拔符合组织程序”等苍白无力的模糊话语去辩解。同时,片面追求干部年轻化甚至低龄化,剥夺了那些认真做事、能力优秀的“大龄”干部被提拔或委以重任的机会,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为避免干部年轻化甚至低龄化带来的弊端,一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而不是走极端。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人都能得到提拔,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关键在于树立怎样的用人导向。如果在选人用人上是“老中青”三结合,那么各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看到希望,即使自己没有得到提拔,也不会因此失去信心。因此,要坚决纠正干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从制度上保证“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任职年龄结构,在让年轻干部有舞台的同时,也要让年纪大的优秀干部有机会。二要科学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干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是选拔的前提和基础,年轻干部的成长必须经历相应的培养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要创造条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做到先培养、后提拔,不迁就提拔,宁可达不到年轻干部配备要求也不能降低选人用人的标准,以免让极少数年轻干部成为组织无奈的选择。
  三、伯乐选拔“黑马”
  一个具有较强才干和能力的人,或是由于平时较为低调、不善于展示自己,或是没有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因而没有被组织发现,不被大家看好,湮没于大众。但是机缘巧合,在某个偶然场合其才能被慧眼识珠的领导发现,领导爱才心切,或是利用自己的威望向组织部门推荐,或是直接招到自己麾下,给予其充分施展本领的舞台。这些人就成为“伯乐”在普通人群中发现的被埋没的“千里马”。
  伯乐选拔“黑马”的优点是,年轻干部被领导赏识之后成为“黑马”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