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黑马”的不同成长路径及利弊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 莹
日期:2013-09-03 18:10:07
概率较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赋予个人向党组织推荐干部人选的权利,各级领导干部由于身份特殊,其推荐的人选当然更容易引起组织部门的重视,从而进入了更多在干部任免过程中能够起到作用的人的视野,自然而然地成为“黑马”。
“伯乐”选拔“黑马”的缺点:一是领导干部不可能将所有埋没的“千里马”发掘出来。如果那些具备真才实学、道德品质优良、愿意为组织和人民贡献自己力量的人没有遇上“伯乐”,也许就会在普通的岗位上一直默默无闻,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他们的逐渐老去和退休,将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二是领导干部识别人才的能力存在偏差。部分心术不正的人故意找机会接近领导,投其所好,赢得领导的信任和好感,而这位领导又恰好没有多方面考察、了解,只是根据部分表象做出评判,从而让这些人迅速“上位”,就会造成用人失察的问题。
改进“伯乐”选拔“黑马”工作,一是要提高“伯乐”相马的本领,二是要对“伯乐”相出来的“马”一视同仁地按程序进行考察,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的发现、考察、培养工作,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的视野,以组织的力量去发现“千里马”,尽量避免人才的浪费。
四、腐败造成“黑马”
一部分人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手段,买官卖官走上领导岗位,从而成为众人眼中的“黑马”。买官卖官古已有之,近年来,尽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这个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人品、能力低下的人通过买官成为“黑马”,而这样的“黑马”走上领导岗位又会造就更多类似的“黑马”。
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而买官卖官则是用人腐败中最恶劣的行径,其影响之坏、危害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腐败行为,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最深恶痛绝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党群关系,影响了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通过买官卖官产生的“黑马”是地地道道的“害群之马”。
治理买官卖官行为,一是要完善制度体系。针对目前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工作、堵住漏洞。比如,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完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离任检查等。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要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巡视力度,疏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等监督渠道,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三是要提高干部任用工作的透明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任用干部的全过程应公开的必须及时、如实地公开,不允许暗箱操作。在公开透明之下,买官卖官的丑行便会无处遁形。四是要加大惩处力度。一旦发现买官卖官者,就要严肃处理,让卖官者身败名裂、难以得利,让买官者倾家荡产、丢官失位。要通过高昂的违规成本,让胆敢挑战制度者感受到切肤之痛,让蠢蠢欲动者悄然止步。
总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黑马现象”既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也存在诸多弊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