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转变作风应增强政治理性与官民双向良性互动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3-04-19 11:39:00
  一
 
  转变作风是老课题,虽然屡被提及,但也屡试屡败。自古以来,每当吏治腐败、世风浇薄之际,明智之士总会登高一呼,整肃吏治,政教并举,移风易俗,以求“致君尧舜上,再使民俗淳”。然而,“作风”与“作秀”,虽有一字之差,却不乏相近之实。官员们身在官场,久经风雨考验,政治感觉灵敏,善察风向,长于应变。如果认为“转变作风”只是一阵风,那就要么暂避风头稍作收敛,要么随风起舞大肆作秀,待风平浪静之后,一切恢复常态。因此,鉴于权力格局未变,即便自上而下强力推行,也只能转变风气于一时,而无法优化整体政治生态,最终只能重陷“治乱循环”之困局。回首历史,秦汉唐宋明清,乃至近现代,都不乏其例。
  与此迥异,中央出台“八项新规”,将“转变作风”提升到“对民族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历史自觉。其战略意义,在于依据党的十八大之统一部署而推进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构。一方面,鉴于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全球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新兴国家强势崛起,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整个西方,苦于资本链和生态链的严重撕裂,已经不再是国际政治风向标,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大国得以异军突起,并积极引领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我国亦将因此继续赢得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国内政治风向标。作为十八大向全球做出的庄严承诺,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还是它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所公开宣示的具体目标,都犹如古代将帅所立下的“军令状”,实在是无法轻易悔改与移易,它们既会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提出严峻考验,也会为巩固我党执政基础、实现中华复兴提供绝好机遇。
  可见,作为十八大后我党新政的总动员,“八项新规”乃是统揽大局、深思熟虑的科学决策。它不是基于一国一时的政治热情,而是基于全球格局的长远战略。它只是中央新政的风向标,后续必然还会有更为周密细致的布局。“八项新规”涉及调研、外访、开会、发文、报道、接待、陪同、警卫、待遇等诸方面,而且率先从中央政治局自身做起,其范围之广,其规定之细,其诊断之准,其决心之坚,其力度之大,均堪称史无前例。因此,新时局,新气象,新航程,新班子,新作风,五者融为一体,只有将其提升到“新政/新风”良性互动的高度,才能理解其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
 
  二
 
  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自然风气,或急或缓,或东或西,时热时冷,旦夕突变,四季循环,难得久长,均属天然,只能顺应,无法改换,此乃“自然动力学”使然。至于社会风气,确实也有一定的客观性,既无法一夜之间转变,也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但是,在本质上,社会风气根源于人际交往,它不是天命循环,而是事在人为,只要符合“政治动力学”,诉诸官方良法与民间良俗,社会风气不仅能够适时加以转变,还可以持久有序地累积、扩展、提升。
  相应地,评判作风之好坏,不能依据道德理想,而须立足于政治理性。如果依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