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转变作风应增强政治理性与官民双向良性互动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善平 日期:2013-04-19 11:39:00
;新法,各级官员只能依据公民身份获得选民的定期授权,如此一来,官风民风良性互动便有了制度保证。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一者鉴于中国由帝制向民主之转型的巨大文化跨度,二者鉴于中国由封闭向开放之转型的超大时空规模,官风民风、良法良俗正向互动,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摸索调适、反思总结、提炼改良的过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平心而论,回首中国现代化历程,毕竟是在渐入佳境,渐入正轨,循序渐进,拾级而上。作为中央新政的风向标,“八项新规”诊断精准,时机适宜,用药亦佳,它集“正路子、正风气、正能量”于一体,党风、政风、民风同步改善,已经是大势所趋。
  当然,社会风气之本质,乃是交往作风。它既包括官场交往作风,也包括官民交往作风,还包括民间交往作风。在表面上,“上梁不正下梁歪”,官风似乎决定民风,如果不是官员们主动索贿,民众大可不必四处行贿。依据此说,只要严加整顿吏治,风气自然会好转,问题关键是官德。其实不然,官民血肉相连,文化息息相通,无论是其人性之常,还是其人情之常,其实并无多大差别。所以,官风与民风,绝不是单向决定关系,而是双向互动关系。以积习千年的“礼治”为例,它造就了国人普遍“尚礼”之风,各色官民都早已浸染其中,谁也无法置身其外,乃至有“法治”不敌“礼治”之虞。
  相应地,转变作风不能再走“在官场打转”的老路子,不可两眼只盯着官员的一举一动,而必须走官民双向良性互动的新路子,全力打破封闭的“官场”,打通官民互动之经络。其当务之急,不是各级官员们如何亲民勤政,而是扩大人民民主,尤其是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完善党内党外的选举和监督制度。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八项新规”落实为切实可行、持久有效的细密法规。以整顿会风为例,不妨制定翔实的《公务会议法》,严格规定公务会议的发起权与审批权、议事规则与程序、发言方式与时限、会费会务承担、会址会期选定,确保依法、有序、高效、廉洁地开会,如此方能变一时“新规”为持久“法规”,全面改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风。依此类推,“八项新规”大多可以纳入《公务接待法》范畴。中国堪称世界第一公务大国,其公务员之众、公务活动之频,均堪称世界第一,可惜至今只有一部《公务员法》,而无《公务接待法》,乃至出现各色公务乱象和“接待也是生产力”等错误观念。因此,唯有尽快制定《公务接待法》,确保公务接待法治化、精细化、公开化,才有可能彻底转变党风政风。至于长远根本之策,则应将法律确定为公务员考试、官员选拔考试的必考主课,如此才能打通“普法教育”与“普选实践”之关节,从而彻底扭转党风、政风、军风、民风,乃至一举改善会风、教风、学风、文风、行风。
 
  (作者系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sina.com  
  电  话:0371-63926295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