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警惕农村基层治理的资本化与官僚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宏卫 日期:2012-12-13 17:53:22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政权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在相当大程度上关乎国家的权威及其合法性基础的建构,国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组织的实际作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笔者近年在基层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基层治理资本化与官僚化的发展倾向愈加明显,值得关注。
  一、资本化
  随着民营经济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勃兴,一些先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乡村新富阶层凭借较强的致富能力、丰富的社会资源以及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积极参加竞选,纷纷走上了基层政治的前台。从1993年开始,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在农村基层选举过程中,一些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以及养殖业大户积极参加竞选,他们以致富能力较强的形象出现,以承诺和捐赠等多种形式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从而赢得多数人支持而当选。2005年以来,富人参政的迹象愈加明显。据浙江省民政厅统计,目前全省2/3以上的村由私营业主、工商户、养殖户等先富起来的人担任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支部书记,其中不乏资产过千万元乃至上亿元者,被称作“老板村官”。
  富人治村得以成为一种趋势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乡村社会结构转型,农村阶层分化逐步拉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因为能力和发展机遇的差异,农民家庭收入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少数人通过做生意、开工厂等脱离农业,率先成为村庄富人,由此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分层。从阶层特点看,农村富裕阶层自身占有的资源和先天条件也为其赢得选举提供了诸多竞争优势。这部分群体一般都拥有较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其开展村庄治理提供了资源优势。同时,他们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脑子灵活、思维开阔,良好的社会知识、组织和教育条件为其日后进行基层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权威认同资源。二是政府近年来一直大力倡导基层领导人的“双带”理念,即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许多地方政府在选举中动员先富群体参加选举。乡村经济能人的致富能力在各地鼓励招商引资和拉动GDP增长目标的背景下被人为放大,甚至被寄托了村庄发展的希望。浙东地区A镇的党委书记告诉笔者:“每年选举的时候,我们都会多次邀请和动员那些经济实力较强的老板回村担任干部,期待富人带动村庄的发展。”
  自从党章将党的组织基础扩大到允许企业家加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吸收新党员的时候,经济条件好的各类经济能人往往成为他们发展的主要对象,这也为他们顺利掌握村庄权力提供了组织合法性基础。应当说,这些乡村经济能人大多视野开阔,目光敏锐,有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开发农村资源,组织农村市场方面有自身的优势,他们的成功对村民有示范和榜样激励作用。客观上,富人治村确实为村庄建设注入了不少民间资本,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经济精英政治参与的行为动机也是需要警惕的。
  乡村经济精英积极参与基层政治,本质上更多的是基于社会理性和经营理念的一种政治投资行为,投资的保值增值成为其政治参与的重要考量目标,利益导向与务实理性是经济精英进行基层治理的主导原则和运作策略。经济精英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优势来影响甚至左右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