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熟人社会与官场“隐权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飞飞 朱 强 日期:2012-08-06 12:01:45

 

  《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有一段关于衙役向新官贾雨村传授潜规则的描写。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这段描写堪称经典,毛泽东曾经把《红楼梦》第四回看做全书的总纲。
  乡绅既无官又无位,在社会公开的权力结构中并没有具体的位置,为什么为官者要对乡绅处处小心呢?这其实便是“隐权力”在作祟。
  一、熟人社会与官场“隐权力”
  熟人社会,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表达。
  因此相关联,我们可以看出,“隐权力”的实质,是非正常权力根据人情也就是人际关系远近的授予和分配。
  有人以为,领导法定权力之外的特权也是一种“隐权力”。对此,我们不敢苟同,这是一个明显的误读。特权,指的是权力的特殊化,虽然特殊,但也被社会契约所默认,因而,特权实际上是显权力的组成部分,比如公车接送(像美国总统的专机也是同理)。如若公车私用则是违法了,就更谈不上“隐权力”。
  而“隐权力”是一种灰色的权力,它依靠的并非明目张胆地卡要,而是一种只可意会的氛围。只有根植于熟人社会的土壤上,民众默认甚至崇拜并积极追求,“隐权力”才能大行其道。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传统,即使到今天,仍然无法抽离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观念的影响。差序格局、挖掘人脉、培养关系……早已不是官场所特有的,而是被广大民众视做人情来往、适应社会、达成目标的一套工具。
  吴钩在其著作《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中这样描述:“实际权力=正式权力+隐权力。”正式权力来源于主权者对于各种职务的制度性授权,一个官位不论由谁来充任,它的职权都应该是大致相同的,所以正式权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官阶、品秩、俸禄、职位等来综合衡量。“隐权力”则来自私人关系网络的权力辐射,它的权值取决于个人在关系网络中的亲疏差序,与本人的官阶、品秩没有直接关系,同样的官位在不同的人手里,所产生的“隐权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职位不变,但置身于不同的关系网络,所获得的“隐权力”也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关系网络又不是“隐权力”的唯一源泉,个人的威望、社会动员力及私自窃取的造福—加害能力等,都可以形成“隐权力”。
  “隐权力”既不受正式权力结构的层级限制,又可以随意越过正式权力的横向边界。“隐权力”自成体系,有自己的隐秘来源,有自己的权力地盘,有自己的传递渠道,与正式权力系统既相互嵌接又各自为政,共同规划着官场的权力空间。
  二、“隐权力”运作机制
  1.情境压力和心理逼迫感,催生了“隐权力”
  “隐权力”说来玄妙,操作其实也很简单。譬如领导生病或者是过节,作为人情社会的一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