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熟人社会与官场“隐权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飞飞 朱 强
日期:2012-08-06 12:01:45
并未同步形成。这使得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浮躁和期待当中,物欲主导社会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向利己主义发展。大家都在谈利益、谈金钱,你能指望官员都是谦谦君子、坐怀不乱吗?因此要恢复社会秩序,巩固主导思想,建立评价体系。主流思想不稳,是当前“三观”混乱的根因。
第二,建立和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健全监督体制,加强对政府官员权力的监督,建立网络政府,公开政府权力的执行。
近些年一直大谈“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将公权力置于铁笼之中”,其实都是在讲权力监督。只不过前一个侧重于公民监督,后一个侧重于官员限权。这是一个过于大的命题,现仅取一点,即必须引导熟人社会回归于民间,使公共权力真正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熟人社会的土壤既然无法铲除,就不妨圈禁。就像流水,倘若置之于黄河长江便是“覆舟之水”,如若移于庭院、水池或者碗盆便仅仅是死水了。民众必须保存牵制政府的力量,这就是舆论,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前民众的舆论钳口就是死咬“隐权力”不放,施压政府放开监督权。民间监督比内部监督更有效、更廉价,也更能增加民众的参政感。要让官员无法施展“隐权力”,长此以往,群体内部的循环就趋于良性了,监管成本便会越来越小。
第三,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法制建设
只有制度性的权力管道畅通无阻,才能有效阻止私人关系网的进入。对于政府官员要明确职责,细化裁量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建立一套完善的官员行为考核系统并实施相应的惩治和奖励。开展伦理和法理的相关宣传活动,才能塑造公民可信赖的政府,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四、小结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熟人社会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特点,与此相关,“隐权力”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社会存在与熟人社会有着割舍不断的藕丝关系,它与潜规则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现代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中的两大障碍性因素。“隐权力”之所以“隐”,是因为它通过显权力“挣”来了无形影响力,并与显权力共同造就了实际权力。
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必须清除那些暗箱操作的负面“隐权力”,充分彰显合理的、正式权力的合法性,恢复主导社会的秩序,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才能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王秀芳
E-mail:ldkxwxf@163.com
电 话:0371 - 63926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