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构建“酱缸文化”的净化机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资金议 日期:2012-06-08 11:25:58

  已故的台湾作家柏杨先生曾在他的书中写到:“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地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使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酱缸文化”。此后,“酱缸文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酱缸文化”现实影响非常广泛,特别对单位和组织影响尤为显著。“酱缸文化”有其显著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危害性,迫切需要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净化机制。
  一、“酱缸文化”的特征
  1.“酱缸文化”是种组织文化。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二是制度文化层,三是行为文化层,四是心态文化层。“酱缸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属于心态文化层次,是指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群体意识和习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认为:“组织文化是一种基本的假设模式,它是由一个给定的群体在学习如何处理外部适应与内部整合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起来的。这些假设一直被认为是很好的和有效的,因而它们会被当做感觉认知和思考有关内部及外部适应问题的正确方法传教给新的成员,由于这些假设长期被反复使用,它们很可能成为理所当然的和无意识的。”因此,“酱缸文化”是内化于组织个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标准。这种价值标准已经对组织内个体产生了足够的压力,促使个体按照这种习惯和价值标准去行为。如果不按照这些习惯去行为,就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
  2.“酱缸文化”是种不成文的规则。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酱缸文化”属于不成文的规则范畴,因为在一个组织和单位还有正式的规章制度。“酱缸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基础上自发形成的、依靠社会互动来实施的无意识、无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准则。很多时候,组织成员会抛弃正式的规章制度而采用约定俗成的规矩,因为这样做能够获得比正常程序更多的利益。但当这一现象成为共识之后,这些规则将会被组织内更多的人承认和执行。当遵守这些非正式规则的人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它就慢慢地沉淀下来成为一种习惯和文化,通行于整个组织。
  3.“酱缸文化”累积的时间较长。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同时,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积淀的产物。“酱缸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它是单位和组织通过一定时间累积的产物。正如柏杨所说的“时间久了……这些东西慢慢地沉淀和发酵”。同时,一种文化能够在一个组织被接受本身就需要较长的过程。需要个人在各种规则中进行选择比较和淘汰,那些与单位正式的规章制度有冲突但是能够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规则被保留下来,直至成为大家都默认的行为准则。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就会有这种规则之间的选择博弈,时间越长,这种不成文的规则越多。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