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失信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饶佳运 朱小燕
日期:2012-03-20 10:40:4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然而,近年来,各行各业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从地沟油到学历造假,从味千拉面“骨汤谎言”到达芬奇假天价家具……假冒伪劣现象愈演愈烈,并且已经从经济、社会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忽悠”讨薪农民工的副县长、“除了性别是真的,浑身是假”的官场巨骗王亚丽……各地频频出现的领导干部诚信问题极大地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如何加强领导干部诚信建设,构筑领导干部诚信体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造成领导干部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原因又有外在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社会环境变化影响。在延安时期,党通过整风运动等一系列运动,形成了清廉、亲民、朴素的政风,在领导干部中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中的欺骗现象、不诚信现象渐渐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蔓延。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使得守信用者没有得到应有的鼓励和收益,失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谴责和惩罚,在客观上助长了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思想,造成执政行为短期化、私心杂念严重、宗旨观念淡薄,失信于民也就在所难免。
二是受封建糟粕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对当前社会仍然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一些糟粕思想得以“传承”下来,使得诚信原则仅在传统文化主导下发展起来的以血缘、地缘、人情为纽带的封闭小圈子中得以维系,而没有形成适合于整个社会的诚信规范和诚信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部分领导干部受其影响,只对周围熟人社会负责,而在与之有关的各个圈子之外,不讲诚信则习以为常。这也是导致领导干部诚信意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监督约束工作乏力。造成领导干部诚信缺失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一是民主决策不到位。一些地方决策程序不完善,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少数领导干部决定重大事项缺乏周密科学的论证,凭经验、好恶盲目决策,以致失信于群众,且仍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更是无从保障。二是干部监督不到位。组织人事部门忽视对领导干部的信用监督,使一些不讲诚信的领导干部凭借欺上瞒下、夸夸其谈的本事得以重用和提拔,形成了官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三是责任追究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不但没有因为失信受到法纪的制裁,反而从中得到好处,导致违法成本过低,诱使更多的人去以身试法,这直接加剧了领导干部诚信状况的恶化。
四是诚信教育相对滞后。诚信教育是领导干部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诚信教育的方法不合时宜,过于理论化、原则化和政治化,大多是泛泛而谈、流于形式,使诚信教育内容显得空洞乏味,没有说服力,从而削弱了诚信教育的效果。同时,在诚信教育的手段和形式的选择上,也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
从目前情况看,领导干部诚信问题已成为影响党和政府良性运行的重要隐患。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构筑起领导干部诚信体系。
一要教育领导干部提高自身修养。诚信作为一种品德,首先要靠领导干部个人的修养。一是要加强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