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理性看待当前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 明 日期:2012-03-19 12:06:42

  近年来,随着“官员微博调情”、“官员QQ裸聊”、“官员与情人开房”等社会热点事件频频被媒体曝光,涉及各级领导干部私生活的丑闻事件也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与谴责。网络媒介的放大性传播效应,使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事件的社会负面影响迅速扩散,对社会公众的道德心理产生了巨大冲击,也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一些群众甚至产生了“我们的党还是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人民还是不是国家权力的主人”、“现在的领导干部究竟还能不能靠得住”等疑问。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中的领导干部私生活问题不容小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危害的严重性,并以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科学的思维探讨应对和化解丑闻危机的有效途径。

  一、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危害的严重性

  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是个别领导干部身上出现的问题。当前我们各级党和政府中的大多数领导干部还是洁身自好、廉洁从政的,但个别领导干部沉迷于吃喝玩乐、放纵于低俗情色之中,其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败坏的是党风民风,冲击的是社会道德体系和党的执政威信。

  第一,有损党和政府部门形象,直接导致公信力危机。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各级领导干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代理者和党的惠民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寄予了厚望与信任。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破坏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道德败坏具有极强的负面示范效应,是破坏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基础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任其滋生蔓延,必然导致党的公信力的丧失,对党的执政能力将会是一种侵蚀,对党的执政地位将会是一种威胁。
  
  第二,冲击社会道德体系,造成公众道德观念混乱。各级领导干部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权力,扮演着社会道德教育者的角色,承担着社会教育管理的职能,这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道德示范者,社会公众也对其寄予了厚望、信任和期待。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道德示范与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全社会道德风尚的洁净度。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的曝光使其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道德权威瞬息破灭,造成了人们对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悲观失望,动摇了人们的道德信心。

  第三,激化公众不满情绪,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对社会道德体系的冲击和对社会稳定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好,任其长期累积,一旦遇到社会突发事件,就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社会群体性事件,直接威胁党的执政安全。公众对部分领导干部强烈不满的背后,是对当地党政部门执政效果不佳、维护群众利益不够、改善社会治安状况无力等行为的愤怒与不满。当这些愤怒与不满情绪爆发并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时,就有可能会与社会其他问题“合流共振”,并可能被某些反动力量挑拨利用,变成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不能因个别领导干部私生活的堕落而否认党及其改革发展道路

  当前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事件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多重负面影响。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借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攻击和诋毁党,否认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些一叶障目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