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当前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
人也因为这个问题而对党和政府悲观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于领导干部的私生活丑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否定、一味抱怨,而应该是思考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找出科学的遏制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得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改革之路顺应时代、符合国情、顺乎民心,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因为传统文化制约、现实体制不健全、改革经验有限等因素影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当前我国社会频发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与党的执政理念和方针路线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其出现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现实原因。 首先,个人欲望膨胀导致价值观扭曲是诱发丑闻的内在根本原因。现代化的利益导向高度刺激了人们的本能欲望,人的食欲、色欲、利欲、权欲被广泛激发,人的价值观也在欲望的放纵中被扭曲。人的自我确证越来越倾向于个人私欲的满足,道德的自我约束力也越来越弱化,这也使处于权力中心的部分领导干部的欲望更容易失控而堕落。 其次,官本位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是丑闻的外在诱发因素。由于受传统文化中残存的官本位思想的惯性影响,一些领导干部滋生了自高自大、自以为是、骄奢淫逸等腐朽思想,在贪图享乐中迷失了自我。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部分领导干部。社会中一些利益团体和个体对领导干部的畏惧妥协、虚假吹捧、利益引诱,客观上也造成部分领导干部私生活方面的不检点和腐化堕落。 再次,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约束力弱化使丑闻发生概率增加。当前的中国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利益调整、新旧体制冲突、多元文化并存时期,社会的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这导致对领导干部私生活方面监督力量匮乏、监督机制不完善。除了领导干部私生活涉及的主要对象和直接参与者的揭发、爆料之外,缺乏其他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这在客观上为部分领导干部私生活的腐化提供了一定的可乘之机。个别领导干部也因为私生活的隐蔽性而存在侥幸心理,变得肆无忌惮。 事实上,权力通过寻租可以带来利益,权力会刺激人本能欲望的膨胀。由权力膨胀和权力寻租导致的个人生活腐化问题古代有、现代有,中国有、外国也有,其出现与意识形态无关,与政治体制无关。改革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制度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对当前出现的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问题也只有结合实际、抓住症结、科学完善,通过改革的方式才能化解。单一、简单地因为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的出现而否认党及其改革发展之路是非常片面的、极其不科学的。 三、丑闻是负面的,但处理得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良机 领导干部私生活丑闻从性质上讲是负面的、非良性的,其反复性、持续性、大范围地出现一定是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如果处理不好,对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一个挑战。但是,如果党和政府在应对此问题过程中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措施有效,经过一定时间的科学治理,就会降低和化解丑闻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逐步赢得民心,进而获得一个巩固执政基础、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机制的良机。 其一,丑闻频繁被曝光从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