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破解“人走政息”迷局的三大举措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曾军丽 程留全 日期:2011-10-11 12:08:13

  因全民免费医疗而闻名全国的“神木模式”,随着郭宝成的调任又引起了是否会“人走政息”这个老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锐意改革的故事在不断上演,“人走政息”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从“蛇口开发区制度创新”到“青县模式”,从温岭“民主恳谈”到漳州市“夜谈联动”,地方新政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潮涌动层出不穷,但是,鲜有摆脱“人走政息”迷局的。“人走政息”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也使有益的改革和政策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导致新政虎头蛇尾,民众信任度降低。要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改变,笔者认为应实施三大举措。
  一、地方领导干部任期满后再调任
  领导干部工作有成绩,得到上级的赏识和群众的认可,能适当变动乃至升迁,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是不是应该在其任期期满之后再调动呢?
  被称为“邯郸现象”的河北省邯郸市,15年换了9任市长。中国市长协会曾在全国661个城市中随机抽样调查了150个城市,目标选取对象是这些城市的市长2002年到2006年的任期。其中更换了一次市长的城市有92个,占61.3%;更换了两次的有38个城市,占25.5%;一直没有更换的占13.3%,只有20个城市。
  任期未满,承诺言犹在耳,又马上发生变动,往往不正常。假使是因为干部出现重大失误或错误而被免职或降级使用,属另外的话题,也还有追究任用失察的必要。如果是升迁或平调,则有许多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比如,干部尚未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政府工作的开展需要时间,成效的展现也需要有个过程。时间过于仓促,干部实际能力展现得有限,群众检验以及组织部门考察都会有难度,变动的理由就不那么充分。
  本来,干部的任期是有严格限制和要求的。一届班子成员的任期一般是5年,中间要临时变动,不仅程序上很麻烦,工作上也不好衔接。这一任上任伊始制定的规划,到下一任还能不能得到贯彻实施,或者说还有无必要实施,都很难说。继任者即使能按部就班执行前任的做法,思想上也不一定成熟,物是人非,难免走样;如果把一切推倒重来,势必会出现“人走政息”的恶果,造成巨大的损失。
  任期太长会影响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合理流动,客观上还会造成小团体和关系网的形成;太短则不利于干部才能的充分发挥,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平稳发展,主观上还会形成急功近利的思想,以致出现违背客观规律的短期行为。从实际工作来看,领导干部用5年时间可以充分完成从熟悉情况到确立工作思想、从组织实施到取得绩效这样一个过程,有利于干部干事创业、做出成绩。保证干部任期的稳定性是很严肃的问题,人事调动要严格按制度来,让干部尽可能做满一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减少“人走政息”现象。
  二、地方人大充分行使权力
  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会长吕日周说过,只要一把手想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一把手在一个地方权力最大,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困难。中国的很多改革措施,其实是成也一把手,败也一把手。一个开明的一把手,可以运用权力推行积极的改革;一个不开明的一把手,则可以运用权力取消这些改革。锐意改革的故事在不断上演,“人走政息”的故事也在不断上演,两者的内容迥然不同,却缘自同一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