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绍集团覆灭看“小圈子”的危害
何为“小圈子”,一般的解释是“为个人利益而互相拉拢、互相利用的小集团”,同时也被称为小帮派、裙带风、拉山头、近亲繁殖等。圈子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自然生态圈,不具备排他性,万物和谐共生;圈子既为“小”,当然就有强烈的非我族类的排外性,比如学术、权力、经济上的“小圈子”等。“小圈子”在政治上表现为一种“政治次生态”,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党同伐异、蝇营狗苟,对小集体、小帮派、小兄弟利益锱铢必较,而对国家利益、民族福祉漠不关心,甚至于鲸吞豪夺国家与集体财产。 “小圈子”在历史上最极端的表现是朋党之争、外戚乱政与宦官专权。在集权专制时代,掌控权力也就享有了经济利益,“小圈子”总是在帝王家庭或是权臣的周围形成。笔者将在下文通过袁绍集团覆灭的经验教训论述这个问题。 袁绍集团之败,不在地不大、兵不强,也不在缺乏足智多谋与忠直耿介之士,而在于袁氏集团内部派系斗争,谋士不齐心、不团结,上下关系不和谐,或者说是“小圈子”毁了袁氏集团的大好前程。《孙子兵法》上说,“上下同欲者胜”。内耗常常是失败的前奏,也是失败的根源。但是,袁绍集团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团结的。依据历史经验,一个政权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常常因团结兴盛,因分裂终结,这就是兴亡无定的历史周期律。 一、重用大才,上下齐心,统一北方四州 虽然袁绍在“袁曹争锋”中失败了,但不能因此就轻易下结论说他是一个无能的人。袁绍家族地位显赫,“四世三公”,按袁绍后来雄踞北方四州的成就来看,并不逊于其先辈。他曾经劝何进诛杀宦官,不要召董卓一类的外官入京,他还反对董卓另立陈留王为帝,说明了他政治上的清醒;他巧杀冀州牧韩馥的谋略、大战公孙瓒的勇武,也表明了他非同常人的政治军事才能。袁绍前期的成功与他重用沮授和田丰密不可分。 沮授、田丰是有战略眼光的人才,他们都是曹操“倾心折节”的大才。沮授是袁绍最重要的谋士,《献帝纪》说他“少有大志,多权略”,曾做冀州牧韩馥的骑都尉,归顺袁绍之后迅速得到重用,忠正多谋,屡献良策,是袁绍倚重的股肱之臣,“监统内外,威震三军”。袁绍初领冀州牧时,沮授为之设计了占据北方四州、伺机南面争夺天下的战略,即“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袁绍听到这番话后,曾高兴地说:“此吾心也。”沮授的战略构想绝不亚于后来的“隆中对”,巧合的是“隆中对”只完成了一半,袁绍集团也只是完成了沮授谋划的前半部分。 田丰是河北名士,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说他“名重州党”,袁绍起义时,“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意思很明白,田丰为官绝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也有诸葛亮一般“匡扶汉室,还于旧都”的宏大的政治理想。这一点田丰与沮授的政治诉求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开始时袁绍拒绝了田丰“迎天子”的建议,但是平定公孙瓒后就采纳了田丰的谋略。 重用沮授、田丰两位大才,上下齐心,是袁绍集团能够顺利夺取北方四州,形成有利态势的先决条件,也是其迅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