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考量与实践拓展/苏东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苏东方 日期:2022-09-08 17:49:15
>
  (四)强化刚性约束:持续推进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同时明确要形成以根本制度为统领,包括学习制度、责任制度、监督制度、各类规范制度在内的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
  事实上,从实践层面来看,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来部署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不断筑牢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党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年12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2015年10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2月)、《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2019年8月)、《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2021年8月)等系列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年12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2019年12月)、《出版管理条例》(2020年11月修订)等国家法律法规也渐次发布或修订。与此同时,党的自身建设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党的监督保障法规也陆续出台或修改。由此,中国共产党依靠逐渐完备的制度及法律体系建构起党管意识形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基础。
  (五)坚持胸怀天下: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主流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得到史无前例的提升,其表征为:依托话语体系和传播体系实现了价值共识基础上的国际认同,有了主导权。这种主导权既包括合理确定标准和定义对象的解释权、与其他话语体系平等对话的对话权,也包括被世界认同的影响力。[2]
  在国际话语体系建构上,实现由“他塑”向“我塑”的话语主动性转变,话语输出更加注重凝合效应。这种凝合效应以话语体系构筑的时代方略为航向,秉持文化一核多元的理念,坚持共同价值探索,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内核的核心话语进行策略性弱化,吸收更多反映中国模式的时代话语和特色概念,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国际话语体系兼具中国风格、时代特征、各国特色和国际内涵,让世界人民从听得到、听得懂、喜欢听到听得入脑入心。
  在传播体系的构筑上,充分发挥新型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建设新时代中国立体多维的国际传播媒介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外文出版社等重要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地方层面,省级媒体在对外传播上积极跟进,推动视听文化走出去。借助自媒体优势,民间个体也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圈层“磁力石”作用,以“小切口、大意蕴”的方式对海外不同圈层受众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华魅力。
  
  二、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考验
  
  新的历史阶段存在多元问题、复杂情形,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剖析新时代面临下的新考验、新挑战是拓展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的前提条件。
  (一)境遇之思: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