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伤及根本的基层“小事”及其识别防范之道/王文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文杰
日期:2021-09-27 15:51:24
心离散,危及整个组织的发展后劲。一旦基层干部表现出“夹生性”“懈怠性”和“投机性”,就会使骨干人才感觉不值得为其效力而离职出走,进而警示潜在人才不值得加入。对于组织发展而言,人才梯队的垮塌必然招致巨大的存续危机。
4.制度规则从形式上墙恶化为避责工具。最为下属反感的领导行为之一就是制度规则下的双重标准以及领导者“对人不对己”的逃避行为。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基层干部不仅将制度纯粹视为管控下属的工具,而且善于寻找制度漏洞以规避领导责任,使下属成为“替罪羊”。制度成为严重的谋私工具,自然会加剧社会不满、下属怨愤而引致巨大的管理危机。此时,基层干部丧失的不仅是个人威信,还有组织的公平公正性。
三、基层危险“小事”的识别防范之道
1.“小不妥”是否牵涉过程。部分基层干部在遇到矛盾、争执时容易主观地大事化小,采取轻视、忽略的态度,造成危机的扩散蔓延,甚至引致组织存续性危机。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其并未把握“小事”之负面影响的干扰范围是“局部不妥”还是“反响不妥”,这是判断衡量事之大小的关键。首先,上级应该了解基层“小事”所引致的矛盾问题爆发的根源在哪里,是基层干部的指挥失误、态度不当,还是执行下属的“有怨无声”?若是下属的群体性抵制,“小事”就不小,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查找不公之处;若是领导指挥失误,则需要关注其个人能力水平。其次,上级应结合具体过程对于基层“小事”性质进行分析。上级需要判断在小问题外显的过程中,民众的负面情绪是否已经长期蓄积,对于领导者的认同感是否还在。若是偶尔的个特例,需要了解其诉求而精准施策;若是长期矛盾爆发,则需要追根溯源,了解下属群体的长期工作感受而改变领导者的一贯言行,以防范管理危机。再次,上级要细心分析“小不妥”造成的影响,结合现有问题波及、影响的群体范围把关社会反响度。上级要主动“放大”社会民众关注度高、讨论热烈、观点各异的事项,从而增加关注度,提高治理效率。
2.“小不安”是否动摇民心。基层“小事”所造成的眼前问题并非治理重点,由如此问题而招致的人心浮动、情绪波动才是治理的难点。由于主观感受的隐蔽性和多变性,这一隐性危机很容易成为管理漏洞,以致外显、爆发时造成难以管控的大危机。对于上级而言,首先,要关注基层所爆发的具有代表性或频繁出现的“小事”主要存在于哪一类群体或多类群体间。若属于上下级或一线工作者与群众间的“小事”,就需要追根溯源,尤其是关注民众情绪的反馈。从群体的“小不安”入手,判断其主观感受中的负面因素,以及引致如此不良印象、抵制心理的领导者因素所在,了解不同群体的矛盾焦点。其次,对于基层“小事”干扰力的判断,必须结合民众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再审视,避免局限于领导者、施政者角度而只看其“好”,而应该多从政策服务者的角度审视其“漏”,客观评估措施策略是否能为民众所理解、所接受,最终所带来的结果又是否实现了民众利益的提升。再次,上级应结合民众群体的“小不安”,主动放大情绪因素对政策措施实施的影响,继而结合具体诉求有针对性地调适治理方案,真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