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检察工作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思考/宋 赟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宋 赟    日期:2021-01-22 16:32:04
的理论与实践观,是检察工作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五化”理论的产生,是检察工作实践的客观需要。检察工作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检察工作模式的转变与信息科技水平的发展紧密相连,“五化”理论的产生也与检察工作实践需求紧密相连。一是检察工作时代发展的需要。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年多来,检察工作由依靠一支笔、一张嘴、两条腿的初始工作状态,发展到现在高科技的应用,办理案件类型由传统犯罪居多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新型犯罪等,这些都需要检察办案模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工作模式由传统型向智能型转变,能力水平由“差不多”“过得去”向专业化转变。二是检察业务转型发展的需要。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检察工作恢复到法律监督主责主业上来。破解监督线索发现难的问题,必须依靠大数据、智慧检务收集、掌握监督对象的信息数据,拓展监督线索发现途径、增强检察监督工作主动性,监督工作才能有为有位,检察工作才能提质增效。三是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多项改革叠加,检察工作要真正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办案的精细化和高标准化,构建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检察产品质效升级上求突破。四是提升检察人员能力水平的需要。将优秀检察官办案经验固化下来,形成程序和实体等规范性范例,可以提高整体办案能力,逐步解决“案多人员少、案新经验差、案难骨干缺”等难题。五是强化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的需要。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检察机关的各部门逐步成了“专业平台”“管理单元”。强化内部监督制约,解决执法办案不规范、事前事中监督不到位等难题,进一步严格规范司法,需要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执法办案的全流程、动态化管理和监督。
  2.“五化”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检察工作实践。理论产生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推进“五化”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业务特点,准确定位业务需求,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的薄弱环节,达到以重点工作推进“五化”,以“五化”提升重点工作的目的。在扎实做好“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方面,深化“一三四”工作法,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标准,做好信访积案清理化解工作;对疑难、复杂、矛盾冲突较大的案件,引入第三方参与,制定公开听证工作制度,强化释法说理,以追求极致的标准推动案结事了、定分止争。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方面,完善常见犯罪认罪认罚量刑指导意见,细化量刑指引,为量刑建议精准化、规范化提供司法标准,提高量刑建议采纳率。在优化“案 - 件比”方面,规范退回补充侦查和延长审查起诉期限这两项与“案 - 件比”有着密切关系的检察业务,以达到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培育精品案件方面,重视对指导性案例的学习研究,养成在司法办案中检索分析案例、参考借鉴案例的习惯,把案例作为解决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夯实法律适用根基的标本,切实把办理典型案件作为提高标准、提高质量、提升水平的着力点,大力培育精品案件。在推进公益诉讼方面,建立公益诉讼工作标准,在线索获取和证据调查环节,加强信息化手段及大数据的运用,加强公益诉讼办案智慧辅助系统使用等。在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树立“企业为王、精准服务、效果至上”的理念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