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生前事”与“身后名”的纠结与破解之道/李振英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振英
日期:2021-01-22 16:26:58
【摘 要】领导干部的“生前事”决定了“身后名”。在把控二者关系上,领导干部易出现创造显绩与冒失犯错、维持潜绩与显绩有机平衡、为政以德与创造政绩三大纠结。破解此纠结,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强政德修炼,优化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和任期机制,落实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关 键 词】领导干部;“生前事”;“身后名”;政绩;德绩
【作者简介】李振英(1988— ),女,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23-0019-03
领导干部对“身后名”的追求,古往今来,概莫能外。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肩负着党的伟大使命和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光荣任务,要想完成党交代的任务和使命,就需要干实事,“生前事”决定“身后名”。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人们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如何权衡“生前事”与“身后名”,将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考验。 一、“生前事”与“身后名”的内涵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来源于这些发展成果,所以人民是“阅卷人”,也是领导干部的“评卷人”。领导干部在推进本地本单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担当作为、一心为民,就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并青史留名;若领导干部心中只装着私利,看不见党和人民,工作中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便会恶名留千年。
概而言之,“生前事”指一个人活着时的主要事迹,其重心在“事”字上。这里的“事”多指有代表性的、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它既可以是正向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也可以是反向的、产生恶劣影响的。“身后名”指他人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可能在当时就折现,也有可能由后世后人来评判,也是正反双面的。领导干部群体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更易名留史册。至于“身后名”是佳名、无名还是臭名,则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生前事”。
二、领导干部“生前事”与“身后名”的辩证关系
(一)领导干部“生前事”的分类
领导干部的“生前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与工作有关的,可用政绩概述;二是与生活作风有关的,可用德绩概述。德绩是指领导干部个人在信念信仰、思想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本地本单位政治生态的影响。
(二)领导干部“身后名”的影响因素
“身后名”可以分为三种:佳名、臭名和无名。“生前事”决定“身后名”,“身后名”是对“生前事”的评判。但是对领导干部而言,不同情况下相同的“生前事”也会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身后名”。领导干部的“身后名”受特定因素的影响:一是受党和国家的工作方针的影响。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以及制定的路线方针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移。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也应当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