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相忘乎道术”观念对处理单位人际关系的启示/王维新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王维新 日期:2020-10-20 11:25:51
了)。庄子十分认可和的积极意义,肯定“乐以道和”,认为“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但是,他坚决反对形式上的和,尖锐指出“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强调“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在庄子的心目中,和与德是一体的(“夫德,和也”),是发自本心的,不能矫揉造作。
  三、“相忘乎道术”对处理单位人际关系的启示
  1.无机心,以真心待人。一个单位或大或小,都是由个体所构成的。虽然这些个体的情况各异,但人际关系的起点必然是真心。我们都知道“溜须拍马”这个成语,其中“溜须”一词来源于一个真实的事件。据《宋史》记载,寇准担任宰相时,丁谓是副宰相,他为了巴结寇准,常常极尽奴媚之像。一次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寇准的胡须上粘了点汤,丁谓马上跑过去揩拂(即溜其须),寇准实在受不了,就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处处陷害,最后被史学家归为佞臣。丁谓想与长官搞好关系无可厚非,但做不到以真心待人,专干一些溜须的事,反而让长官反感;在受到长官批评后,不思己过,而是想着如何去陷害长官,终成一代佞臣,可谓害人害己。与丁渭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魏征,史书记载他对唐太宗“知无不言”,甚至“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因而得到唐太宗的高度信任,视他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2.不偏爱,以平心待人。在一个单位工作,须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而不应搞亲疏远近。古人提倡“远而不疏,近而不狎”。正确处理单位的人际关系,拥有一颗平等心十分重要。人民公仆周恩来一生谦逊、平等待人,坚持和蔼真诚、不要虚伪的原则,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甚至同服务员、招待员聊过后,下次见面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从不摆架子,深受各方爱戴。普通人即使无法具备周恩来同志那样独特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谦逊、平等待人,也是极其有益的。
  3.不贪私,以公心待人。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又称祁黄羊)位居中枢约60年,为四朝元老,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究其原因,就在于“公心”二字。比如,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接替自己的职位;当晋悼公询问他谁能胜任“尉”一职时,他也毫不避讳地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并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孔子对此评价说:“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得人之道,唯在公心;不偏不倚,自然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相反,一个人唯利是图、斤斤计较,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终将被他人看破,难以有好的人际关系,也会对事业造成损害。
  4.不逾矩,以初心待人。人们往往容易产生一个坏习惯,越熟悉越不客气,即“熟不拘礼”。这在一定的范围内无可厚非,一旦过了分、过了度,比如公众场合大呼小叫别人的外号、侵犯他人个人空间,就难免造成难堪甚至矛盾。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当然,“礼”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礼仪,表现出来,就是要“不逾矩”,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界限在哪里,让人觉得亲切而不过分;自我要求就是保持对他人尊重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