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内耗成因透视及破解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 磊 日期:2018-09-29 17:32:47
是单位运作中最稳定和基础性的部分,维持着单位正常的秩序和人心稳定。现实操作中,“规”能够保障单位正常运转,在很多情况下也会成为内耗产生的诱因。
  一是单位规章制度不科学。制度有缺陷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发展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但有时为了兼顾各方面而表述笼统不明确,或是思想解放不足、规定依旧新瓶老酒,或是应对时事变化滞后和灵活度不足等,给具体实施操作埋下了隐患。比如,规定的权利配置不合理,会造成责权利失衡;利益分配不均衡和奖惩机制不公平,会造成员工心理不平衡,互相倾轧就成为潜在可能。又如,单位层层签字报销审批,规范意图无可厚非,但最终苦了跑腿人,也消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是规定操作途径不合理。规章的执行落实和员工的制度意识,是单位最容易产生内耗的影响因素。规定必须真实、直观、具体地体现在日常管理操作中,好的制度加上好的操作才能建立良好的管理框架,能把书面制度规定用可靠的方式落实到具体管理行动中才是执行力,才能体现规章的价值。规定如果不可操作或难以操作,就会造成有章难依、有规难行,单位秩序混乱,工作难开展。
  三是自我完善功能不到位。实际管理中,单位都或多或少存在自我“检修”功能不到位的现象,如在检视工作流程、观察员工状态、完善衔接渠道、优化服务功能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果单位内部自我检视和自我完善功能缺位,就会造成日常监督管理、信息反馈和自我改进等功能缺失,无法达成自我审视、自我修补、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动态管理保障。制度的保驾护航功能形同虚设,发现内耗并及时控制就成为一句空话。
  (三)“管”的原因
  “管”是单位产生内耗的直接诱因。管理实践是联系管理对象和制度以及承载目标的桥梁。合适的管理是领导者和单位追求的目标,但常见的管理模式、措施和行为,也有可能成为内耗产生的诱因。
  一是管理实践的匹配性差。管理者的素质和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单位历史和现实情况也不尽相同,管理实践与单位实情是否匹配,管理者选择何种管理模式,原则性和灵活性把握度如何,新管理者行为与团队惯性的契合度有多高,这些问题对单位生态环境的影响都是立竿见影的,若处理不当,可能成为产生内耗的直接诱因。尤其在领导选择了不正确的管理措施时,管理行为就会成为单位内耗迅速繁衍生息的催化剂。
  二是正常管理也有负面影响。遵照规定的正常管理行为也可能成为内耗现象出现的诱因。首先是工作条块管理,单位职责和功能被人为分割,科室和员工间在日常工作协调配合方面容易出现看不见的“隔膜”,过多衔接操作影响整体工作顺利推进。其次是人员条线管理,不同领导分管不同科室,虽然强调“分工不分家”,但一定程度上造成横向沟通协调烦琐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工作速度和合力。再次是缺乏有效的横向协调管理,越是承平日久的单位,内部沟通效率越会持续降低,难以有效聚集科室及个人合力,内耗就会越来越大。
  三是客观环境具有熏染效应。心理学中有著名的“破窗效应”:身边人都在推诿逃避,也跟着消极躲避;身边人都主动担当,自然也跟着积极参与。这就是“破窗效应”带来的一种团体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