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班子同质化易诱发的决策层道德风险与防范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罗红霞 谢深泉 日期:2018-09-29 11:43:23
索的过程中,制定出了问父母、问配偶、问邻居、问小区物管、问同事等多种办法,以考核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这种做法增加了考核的可操作性,但是在合理性和科学性方面广受诟病,导致政策执行骑虎难下。家庭成员作为利益共同体很难对当事人进行负面评价,人际关系是互动的,并非由一方德行决定,同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影响评价的公允。如果这一考核办法在制定的时候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考核对象的意见,可能会有所改善。
  二、班子同质化易诱发的决策层道德风险的动力机制
  在班子同质化诱发决策层道德风险的过程中,利益趋同是根本动因,公共伦理观念偏颇是主观内因,责任机制不明是客观内因,社会监督不足是外因。此外,转型期若干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第一,利益的追求和保护是决策层道德风险最原始的驱动力。班子同质化、利益趋同导致决策层容易抱团,“官官相护”;个别成员如果不合作,就存在被孤立、排斥甚至打压的风险,为求自保,他们往往选择保持缄默,甚至同流合污。下级即使看到了问题,因为受传统行政生态中“官大一级压死人”观念影响,也容易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唯命是从”。在利益支撑之下,班子上下意见一致,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导致懒政、贪腐行为发生。
  第二,行政伦理观念偏颇是决策层道德风险的主观内因。行政伦理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领导班子是行政主体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强调的是,其行政伦理观念除包括个体公务员应该遵循的个人品德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之外,还包括组织伦理观念和政策伦理观念。组织伦理观念包括程序公正、组织信任、民主责任、制度激励,政策伦理观念则强调正义,强调公共利益。传统的行政伦理教育更多强调了个体层面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对组织伦理和政策伦理涉及不多,形成了班子伦理观念的“软肋”,容易诱发决策层道德风险。
  第三,责任机制不明确是决策层道德风险的客观内因。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制度、领导干部管理制度还存在法律条文相对粗放、精细化管理不足的问题。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职责范围在规定上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执行上具有较大的自由裁定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责任机制的有效实施。例如,实践中,为保障民主、防止垄断而推行的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被一些领导干部狭隘、庸俗地理解为“如果决策失误,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因此都不需要负责”,免责之下必有莽夫,一些胆大妄为的决策便由此出台。
  第四,社会监督不足是决策层道德风险的外因。阳光是最强的消毒剂,金鱼缸效应告诉我们,只有让公共权力掌控者的诸多信息和行为被利益相关者知晓,才能预防道德风险,提高管理效率。2017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协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每年1月31日前集中报告家庭财产、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外等事项,并明确规定瞒报谎报将受纪律处分。这是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加强领导干管理监督的又一重大举措,对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个人保持清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发布,更是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