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反腐败斗争的现实困境、突围逻辑与经验启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郑超华
日期:2018-06-08 17:23:56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面临着监督主体出现虚化、制度反腐出现空转、治腐出现因人废事、治腐方式存在不足、反腐客体暗地阻碍等现实困境。对此,应处理好反腐败斗争中高与低、内与外、加与减、乘与除四对辩证关系,强化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继续强化不敢腐的高压震慑,坚持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硬仗。
【关 键 词】反腐败斗争;现实困境;突围逻辑;经验启示
【作者简介】郑超华(1985— ),男,中共广东东莞市委党校科研科助理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政治社会学。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YZD13)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13-001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然而,当前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仍面临着监督主体、反腐形态、治腐时效、治腐方式、反腐客体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和现实困境。对此,应认真分析反腐败斗争突围逻辑的内在辩证关系,总结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经验启示,打赢这场反腐败斗争。
一、反腐败斗争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监督主体出现虚化
中国是典型的人情社会,党员也生活在人情之中。虽然我们党明确要求党员具有坚强的党性,正确行使党章赋予的权力,敢于负责任地举报揭发身边的腐败分子,但目前来看,这种靠党员举报揭发的腐败案例占比较小,有的党员认为同属一个党组织或单位,批评领导或同事后,要么担心被打击报复,要么担心撕破脸皮,要么担心被穿小鞋无法得到提拔。因此,党内武器真要用起来、有成效是不容易的,而人大、政协、司法、网络等监督主体也面临不同程度的监督困难,于是社会舆论调侃,腐败分子基本都是由情人、离异配偶等“不顾人情者”揭发的。可见,若监督者从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出发检举揭发贪腐者,当受到打击报复等不公正对待时,往往难以得到党和人民的真切保护,长此以往,监督者也会渐渐沉默,监督主体最终必然虚化。
(二)制度反腐出现空转
运动式反腐在短时期内能够取得明显的治标成效,赢得党心民心,也能够为治本赢得时间,但从根本上看,要彻底治理腐败,还是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制和保障。当前,制度反腐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对制度的理解也逐渐形成共识,认为制度是一个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体系,而非孤立的某个、某部分规章制度。然而,在制度体系尚未健全的同时,制度执行还面临新的困境。作为制度执行者的人是具有感情色彩的,制度的执行势必也会渗入感情色彩,这样就会弱化制度的刚性,导致制度执行不力。制度虽好,体系虽完善,但没有执行,一样会失去作用、原地空转。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