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素质度、规范度、惩罚度:制度治党执行力的关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于云荣
日期:2017-04-27 15:11:54
,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通过自上而下方式推进执政党改革,体现了中央高层的高度自觉性。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策是英明和正确的,但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执行不力现象,这与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自身有很大的关系。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中存在着封建余毒,如把自己看作权贵阶层,看作人民的主人,有特权观念,有“当官做老爷”的陈旧习气,无视党章党规和政治纪律,不执行制度,唯我独尊,以人治消解法治。有的领导干部精神懈怠,他们对于党的制度不重视,总感觉“天高皇帝远”,即使自己不作为中央也不会把自己怎样,致使制度得不到推行和实施。有的领导干部利欲熏心,当党的制度或者规则对自己不利或者影响自己的利益时,就会选择消极执行,甚至阳奉阴违,另搞一套。有的领导干部理论能力不足,不能吃透中央精神,不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最终导致执行弱化。
(二)制度本身存在的纰漏
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起就试图建立制度约束和规范自己,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内制度出现曲折和停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制度得到恢复和健全。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成为党史上首个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党规,新时期又得到进一步完善。1990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首次提出“党内生活制度化”的命题和任务;1996年、2004年、2006年,中共中央又分别出台条例对地方党委、党内监督、党员保障等方面做了规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个党内法规是我们党在管党治党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尽管党的制度规范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仍存在某些方面的欠缺,如对一把手的约束太少,只是泛泛地说发现班子主要负责人存在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但是对于一把手存在哪些具体问题可以上报、问题如何定性以及如何处罚都没有细致的规定,因此规则的可操作性不强。再如,众多规则繁杂不一,有的内容多次重复和重叠,有些内容说法不一,致使党员干部对规则无所适从。有的制度太粗糙、有漏洞,容易让一些投机的党员干部钻空子,为其执行不力自寻依据。
(三)违反制度后的惩罚影响制度的执行
一方面,惩处力度不够会导致党员干部敢于为了更大利益铤而走险,形成对制度和规则不屑于执行的局面。因此,对错误的行为必须进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使错误得到纠正。中国共产党,尤其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违反制度的腐败分子,党中央就运用了铁的手腕,做到违纪必查、违法必究,在当时起到了震慑作用。现阶段,从我国多年来对违反制度者的惩治情况来看,比如腐败官员,惩治的力度有下降趋势,腐败者违反制度所付出的代价低廉,从而使反腐进入了一个“越反越腐,越腐越反”的怪圈。另一方面,“由谁来惩罚”和制度执行力密切关联。如中央巡视组的监督,人数少,次数少,需要查访的党组织太多,情况复杂,而且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制度,难以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另外,党委一把手的地位和权力高于党的纪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