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组织边缘人的“委屈”与自我反思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尤强林 日期:2017-03-15 15:51:44
缘人的发言权。尤其是在涉及组织内部奖评制度、工作交流、职业培训、职级晋升等一些重要决策时,较少让边缘人实质性参与,甚至公开忽视边缘人的合理谏言,剥夺其合法的发言权。自身权益遭到侵害使得边缘人逐渐忽视组织利益,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不停“捣乱”,甚至在公开场合破坏组织形象,组织忠诚度严重缺失,被迫沦为组织中的“破坏者”。
  
  二、组织边缘人的自我反思
  
  组织边缘人的存在,对组织和边缘人来说都没有任何积极的效应。然而要摆脱边缘人身份的魔咒,边缘人首先要从内在着眼,自我反思。
  自身性格缺陷是根本。从边缘化主体的性格角度看,一方面,一些边缘人恃才傲物、自恃清高,既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又对他人不屑一顾,甚至对部门领导的领导风格、领导能力、领导方式妄加评论,背地嘲笑,恶意诋毁;另一方面,一些边缘人性格、气质、秉性难以适应组织文化,我行我素,自以为个性十足,实则偏执轻狂,或说话做事“一根筋”,或内向孤僻、人际交流能力差,或防御心理强烈、不懂变通,这些都势必给自己打上“边缘人”的烙印。
  业务能力欠缺是关键。从边缘化主体的能力角度看,大多数边缘人是因自身业务能力素质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学习能力不足,在工作中既不能率领团队攻坚克难、独当一面,又不能配合团队提升业绩、甘当绿叶,更无力解领导之急、助推其事业发展,更有甚者投机取巧、妄自邀功,最终导致组织缺乏对其业务能力及品质的信任,如此必然会减少其接触核心业务的机会,甚至剥夺其本职工作,彻底将其孤立,最终将其“赶入”边缘人的行列。
  组织交换缺乏是必然。从社会交换理论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质量、交换层次与交换频率往往会决定其是否被边缘化。此处所谈的交换是建立在组织合法权益基础之上,基于对组织利益与人际环境的尊重,合法、合理的交换,当然,现实中也不乏一些非法的交换。一方面,边缘人要反思与领导之间情感与任务的交换程度。情感交换的核心源自员工对领导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与信任,任务交换的核心源自员工对领导权威是否给予了足够的认可与服从,在领导面临困境时是否及时建言献策、助其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边缘人要反思与组织之间的交换程度。这一层面的交换往往表现为员工是否认可组织文化,是否遵守组织制度规章,是否创新性地实现组织目标任务,其所展示的个性、能力、道德品质、职业理想、职业行为是否符合组织要求等。而那些懒散庸碌之人,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领导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交换价值,成为组织边缘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组织边缘人的自我救赎
  
  及时内省,改善人际交往方式。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组织边缘人应“吾日三省吾身”,避免因自身性格等因素将自己推向人际交往的边缘。首先,要学会尊重领导,在了解组织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理解和适应组织领导的领导风格,即使对其存有质疑,也应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友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真正助其改善领导风格。其次,要懂得谦卑待人,甘当绿叶,既要努力实现自我职业目标,也要有团队意识,帮助其他组织成员展现自我价值,尊重其他组织成员的智慧和劳动付出,将成就他人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