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实施难题与平衡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孙 静 日期:2016-09-12 15:40:22
。2012年高考期间,上海市一名考生因迟到两分钟被挡在考场之外,考生母亲三次下跪苦求,考场工作人员坚持按规则处理。此事在当年曾引发社会热议。“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之类的说法旁敲侧击地诉说着制度的刻板和无情。故意违反制度导致负面结果是应得到惩罚的,但是过失违反制度,事后又无比悔恨,这时人的同情心自然就会冒出来,希望能够为当事人网开一面。中国是一个很讲究人情的国度,伦理和人情因素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追求现代文明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却甩不开几千年积淀的人情文化,个人同情心与制度刚性之间的平衡就成了制度执行的一大难题。
  (四)制度意识如何树立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内心树立起对制度的敬畏与信仰,才能将纸面的制度规定转换为个人内心的行为准则。列宁与卫兵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当克里姆林宫外的卫兵要求列宁出示证件才能让他进入时,列宁并没有因为位高权重而拒绝,反而亲切地对卫兵说:“你做得很对,任何人都要坚守制度。”列宁严格遵守检查制度的事例无疑反映了其具有正确的制度意识,这也是对当时苏共党内有些干部“挟权自傲”的绝妙讽刺。传统中国的人治文化并没有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破灭而消亡,它还深深地沉淀于人们的心底,在个人行为中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如果单位中手握权力的领导者平素缺乏制度意识,当他意识到遵守制度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私欲时,心中就会生出故意破坏制度的恶念,并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将其恶念变为行动。制度意识无疑是法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它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艰难地生长。“徒法不能以自行。”如果人们的内心缺乏制度意识,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只能是摆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也只能是奢望。
  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平衡之方
  (一)制度正义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
  制度本身的公平犹如水源,水源遭到污染,水流的清澈见底就无从谈起。起点公平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欲达到此境界,就需在制度制定时彰显公正和公平。如果领导者为了管理别人而人为创造一些特殊制度,将自己置身于制度之外,只要求别人遵守,自己则无须遵守,那这种制度在执行中还能做到人人平等吗?公平不仅体现在能够分到多少蛋糕,而且体现在如何分蛋糕上。虽然各个单位和组织中的制度制定程序千差万别,但无疑,公平、公正、公开是一项通用的准则。
  1.开门定制度。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应让职工广泛参与。受某种制度影响的人有权参与该制度制定的过程,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在单位制度的制定中同样适用。领导者纵使才华横溢,但总要受到思维、精力、学历、资历等诸多因素限制,由少数领导者制定制度来约束更多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制度漏洞,唯有充分发扬民主作风,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访谈、座谈、网上通道等多种形式听取职工建议,出台的制度才能使众人拥护,进而心悦诚服地遵守制度。
  2.权责要明晰。制度不应是“三天热”,仅仅印在纸上、挂在墙上,而应是全体人员必须切实遵守的行为规则。制度最核心的要义就是“权责”,权力、权利及责任的明确规定能够厘清单位各组成部门、领导者、普通职工各自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