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论“追责”重压下领导干部创新路径的构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双庆 邓智勇 日期:2016-06-06 15:38:17
最大化。
  (四)社会公众的客观要求
  “追责”重压下,创新不仅是领导干部业绩发展的利器,更是满足社会公众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新常态下,我国官场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公众的服务和利益需求呈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广大领导干部不得不转变创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创新。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创新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协调好政府与社会及公众之间的关系,才能切实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创新。
  三、“追责”重压下领导干部创新路径的构建
  (一)微观层面
  底线思维不仅是一种新的领导艺术和思维方法,更是领导干部创新路径构建的重要创新战略和创新态度。所谓底线思维,就是指“追责”重压下,领导干部在创新道路上科学地估算创新带来的风险和意外,以积极、乐观、主动的创新姿态勇敢面对,不断进取和创新,努力实现自身的创新质变。领导干部在创新路径改革实践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勇于开拓创新,也要守住创新底线。政府务必兜住制度底线,努力为领导干部的创新发展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做到领导干部创新路径改革实践不停顿、不止步,最大限度地促进干部的成长和政治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改善。
  (二)中观层面
  “追责”重压下,创新文化是领导干部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塑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进步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追责”重压下,领导干部创新路径的构建离不开创新文化的培育。要强调和发挥领导干部创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利用创新文化引领领导干部的创新发展。首先,领导干部自身要不断进取和不断创新,勇敢面对创新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牢固树立开拓创新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不断为实现创新发展的质变努力。其次,各级行政组织要不断优化现有领导创新结构,激发领导干部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再次,社会要弘扬领导干部创新文化的社会价值,为领导干部创新路径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宏观层面
  在“追责”重压下,要建立有选择性的“容错”等创新动力激励机制,这既是领导干部创新动力发展的润滑剂,又是完善创新机制、创新结构的重要手段。政府也需要相应的正面激励机制来弥补制度机理上的缺陷,将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追责”与对因开拓创新进取而一时走了弯路、栽了跟头的领导干部“追责”区分开来。同时,构建包括第三方评价力量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现有的考核评价机制未能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成为新常态,不利于我国领导干部创新动力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领导干部创新路径的构建。因此,要想打破领导干部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就必须重视包括第三方评价力量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发展,进而确立起政治、经济、生态和人文效益四位一体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注:本文是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我国基层公务员廉洁自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GL30)和江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系统论视阈中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