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悟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6-06-06 15:27:36
在一些突发问题上,由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允许拖延,也不能刻舟求剑,这时就要抢夺“第一决策时间”,不失时机地做出决断,快速高效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洞察事物本质,善谋敢断。总之,要通过“想明白”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中庸》第二十章,是古人教给我们的方法论。“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只学不思,没有“想明白”,那样的话,虽然吸收了很多书本知识,但是由于不去分辨书上的说法何者为真、何者为伪,只能迷惑无所得。从这个意义上讲,“想明白”是登高望远的有效方法,是克敌制胜的“看家本领”,是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途径。只有“想明白”,才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才能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只有“想明白”,才能“明道”,才能提高决策水平,才能“补短”,才能应对考验。杨震深夜却金,因为“想明白”了,尽管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包拯“想明白”了,所以他写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许衡的“我心有主”也是“想明白”了。《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与众人外出,天热口渴,道旁有棵梨树,大家争相摘梨吃,唯独许衡强忍口渴,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吃梨,他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又有人说,兵荒马乱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摘吃无妨。许衡正色道,梨无主,我心有主!始终没有吃梨。清代康熙朝官居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想明白”了,“六尺巷”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尺。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张英此举既以退为进,化解了无谓纷争,又充分展示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心胸和境界,是真正的为官做人的大智慧。当前,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容,真正深思悟透,不断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观念、涵养道德品格,不断提振精气神,勇于面对当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着力寻找因应之策、破解之道,打好“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在扶贫攻坚主阵地、经济建设主战场攻坚克难、建功立业。

  三、悟透,努力做一个战略性思想家

  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悟透,就是要提升眼界、本领和方法,既要有历史眼光、现实眼光,又要有未来眼光、世界眼光,努力做一个战略性思想家。有了这种眼光,就能登高望远、纵横捭阖,打通远与近、新与旧、标与本的阻隔,拓宽事业发展新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赵普之于赵匡胤、刘伯温之于朱元璋,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谋划作用,这些人都是战略性思想家。特别是汉代的大思想家贾谊,很了不起。贾谊的建言,既有眼前的急务,也有关乎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很多都是极有远见、富有建设性的意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