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马 铮 刁 庶 日期:2016-06-06 11:32:19
定程度上达到减少无效供给的目标。

  (一)公共服务供给精准化

  精准供给是信息化驱动公共服务减少无效供给的典型应用。精准供给是个可持续的过程,要经历精准识别—精准供给—精准施政三个环节。精准识别的目的是要在众多公共服务需求者中,有针对性地找出对某项公共服务最迫切的需求者。传统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更多的是依靠人工经验,政府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重欠缺,供需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供给真空”与“供给过剩”同时存在。在信息社会,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公共服务供需信息及时匹配、公共服务自助获取,从而解决信息快速处理与资源及时匹配等原有技术上的困难,使公共服务更具“匹配性”。(邓念国:《公共服务如何实现精准化供给》,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1207/c49150-27895540.html. 2015-02-07)精准供给带来的必然是精准施政,通过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循数管理”以及系统关联分析,如对以往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供给数量、供给效果等的综合分析,可以获得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保证在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加精准到位。

  近年我国大力开展的精准扶贫工程就是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有效体现。传统公共服务模式下,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采用的是国家统计局根据住户调查数据进行推算的方法和结果,这个数据对于掌握研究贫困人口的规模、分析判断贫困的发展趋势有指导作用,但对于更细化的诸如“谁是贫困人口”“贫困原因是什么”“如何针对不同贫困情况进行帮扶”“帮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难以有效回答。在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实现精准扶贫提供了新路径。如,贵州省借助信息化手段,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打造全省“扶贫云”平台,通过“云上贵州”“扶贫云”系统,摸清贫困人口数量和情况,在管理系统上建档立卡,并实现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等基本信息的动态化、数字化、常态化管理,精准识别贵州到底有多少个贫困户、贫困村及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保障扶贫项目精准到位、合理开发,保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有效地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精准扶贫如何走上云端?贵州探索运用大数据扶贫》,http://industry.caijing.com.cn/20160304/4080520.shtml.2016-03-04)

  (二)公共服务供给智慧化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深入应用,不仅使得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得公共服务供给变得更加智慧。一方面,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地整合起来,使之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和协调动作,这无疑会使得政府在协调多个政府部门或多个企业以及多种交织的服务时变得更为容易,也就是说,可以有效降低公共服务协调成本。另一方面,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技术,公共服务响应的速度得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传统的“人工服务”转变为自动化的“智能服务”,管理和服务更加精准化、个性化、高效化和优质化。(蒋士成:《城市智慧化中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异动影响》,《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第6期)如,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