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上下级关系中传统忠义观现代化的问题与引导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于学强
日期:2016-04-07 09:20:14
性,应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相关联。这种方向性简单地讲就是必须向有利于党和人民的方向发展。无疑,通过上面对忠的狭隘化与义的异质化的分析可以看到,传统忠义观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方向性问题。引导忠义观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从认识、政策与制度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忠义观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科学化。
首先,要结合国情阐释忠义观。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因此,当下的忠义观从方向性上讲就是对人民的忠义,必须立足于围绕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在忠义理念的现代化过程中,既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观的正面含义,对忠义做出回归本位的解读,又要结合时代特点,对忠义的内涵加以拓展和创新。传统忠义观的内核还是维系阶级统治,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今天,我们可以结合现代契约精神,从人类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理解和发展忠义观,按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来解释忠义,加强干部群体的社会责任心,真正将忠义提升到对党、对国家、对广大人民讲忠义的层面和高度。
其次,要制定政策引导忠义观。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忠义观在维系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今天,国家和社会依然需要将传统忠义观积淀的精神转化为现实力量。转化的切入点,就是制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忠义观。忠义本属于道德范畴,只是随着政治的发展和需要而引入政治领域。引导忠义观,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将忠义的核心内容熔铸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其中也包含了传统的忠义理念。当然,报告精神还需要结合区域、行业等方面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化的过程中,首先是推进核心价值观在政治领域的政策化,使之成为处理上下级关系应遵循的一般准则;其次是推进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领域的政策化,促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再次,要通过制度规范忠义观。作为一种国家管理的纲领性理论,忠义之道兴盛了两千多年,其生命力是相当顽强的。传统忠义观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传统教育内化的功能不可小觑,二是传统政治制度在维系和发展忠义理念方面也有积极作用。通过汲取传统社会忠义理念维系发展的经验,今天要重塑这一理念,推进传统忠义观的现代化,同样需要在政策倡导和教育内化之外强调制度的规范。当然,从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方面分析,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缺乏怀疑论的思想资源,无法真正衍生出与等级秩序观念相对立的现代平等思想,所以忠义观多被打上阶级的烙印,演化为一种对上级与君主的顺从。当下,在民主社会之中,通过制度来规范忠义观,应更多地强调上下级间的民主与平等,用制度与法治手段推进群体意识的培养和公民意识的培育,使忠义观能够破除唯上的单向性,获得新的时代内涵。
总之,在传统忠义观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既要正本清源,挖掘和恢复传统忠义观的积极内涵,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传统忠义观的时代内容,使其方向正确且时代色彩更加浓厚,进而真正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彰显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