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上下级关系中传统忠义观现代化的问题与引导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于学强 日期:2016-04-07 09:20:14
鲜见:对上愚忠,唯唯诺诺,唯令是从,不敢说半个不字;对下指手画脚、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不让人辩解半句。队伍中搞小圈子,老乡、朋友、同学、战友沆瀣一气、不分彼此,视原则如儿戏,为朋友两肋插刀,等等,都腐蚀着人间正道和官场环境。如果认识不到其危害,不采取有效措施来规约这种不当的异变,人间正道就会受到挑战,公平正义就会遭到诋毁,社会和谐就会遭到破坏。
  二、传统忠义观现代化的问题
  忠义观就是对忠义的看法,它是建立在对忠义概念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的。从上面忠义概念的历史流变可以看出,今天已经有不少人认同传统异化的忠义思想。这种异化的忠义思想既存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中,也存在于官场层级之间,对社会风气影响甚大。所以,正确认识分析当下官场中异化的忠义观,推进传统忠义观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规范吏治,也有利于引领社会风气的革新,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传统忠义观的现代化,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这一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剖析传统忠义观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忠的狭隘化。传统之忠在广义或原初含义上不仅仅体现在对上一个方面,还体现在对下、对左右、对国家,如精忠报国之忠。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确实存在着忠的狭隘化,即相当多的人将忠简单理解为下对上的单向度效忠。如在集体决策时,按照制度设定应当是委员会集体讨论、一人一票、共同决定,但有些成员盲目服从班长,讨论不发言或者不发违背班长意志之言。这种随声附和的集体讨论,实际上还是一把手说了算。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除了一把手的集权意识之外,委员会成员对忠的狭隘化理解也关涉其中。当然,忠的狭隘化既可能基于讨好上级,基于所谓自身的政治发展,也可能是为了消除杂音,确保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但其客观结果是唯上是从,压制了民主的生存空间。再如,在政策执行中,一些干部不能很好地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关系,唯令是从,不会结合党和政府的需要与民众需求,人为地割裂了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将让上级满意视为最大执行力,结果往往导致失信于民甚至民怨沸腾。
  其次是义的异质化。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义指的是正路而不是歪门邪道,多是为了规避利而论及的君子之道,可理解为对国家的道义与责任。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干部队伍中却存在义的异质化现象,主要体现就是以亲戚朋友之义取代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道义与责任。比如,在干部任用过程中,讲战友情、同学谊,认哥们义气,混淆公私关系,导致任人唯亲、任人唯圈,将私人关系放在第一位,过分强调自己人、强调小团体的利益。再如,在决策和处理党政群体内部事务的过程中,强调圈子高于班子,搞所谓的“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将党政事务关系化、国家事务部门化、部门事务利益化。将义异质化并规约于圈子之内,往往导致党员干部热衷于研究庸俗的人际关系,营造所谓的人际关系网,视关系为生产力,大事小事通过关系搞定,找熟人、拉关系、请客吃饭送礼成为建立和巩固关系的常用手法,严重破坏了党风政风,影响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培育。
  三、传统忠义观现代化的引导
  传统忠义观的现代化应有方向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