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下属投机行为的具体表现、甄别方法与应对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金 阳
日期:2016-03-14 14:38:12
有的培养眼线,有的安插内线,逐步完成围猎布局,看准时机再下狠手、发狠力,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二、甄别方法
下属的投机行为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清晰的利益考量,边界清楚、行为诡异,但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仔细甄别,仍可发现其蛛丝马迹。
1.用利考验,看其是否见利忘义。利益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投机者原形毕露,又能让实干者高洁如松。用利考验投机者,最能让投机者现出原形、露出真相。如果在利益诱惑面前耐不住寂寞、受不住清贫、经不住考验,挺不直腰、站不住脚,一心钻到钱眼里,眼睛只盯着利益,不择手段谋利、趋利、争利,就是典型的投机分子,就该值得警惕。信仰坚定者不会因利弃义、见利忘义,能够经得住考验、抗得住诱惑,能够舍利取义、见利思义。
2.用信衡量,看其是否背信弃义。投机者人前讲信、人后弃信,台上讲信、台下丢信,说一套、做一套。为了一己之私、一己之利或小团体、小集团的利益,完全弃信于脑后、丢信于脚下、抛信于路上,这样的人毫无信义可言。
3.用心体会,看其是否口是心非。巴尔扎克说,口是心非的人总以为别人也是口是心非的。心最能体验人性善恶、感知人间冷暖。投机者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言不由衷,善于花言巧语,把领导哄得团团转,言比蜜甜,心比蛇毒,心口不一,分不出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常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领导只要用心体会,时间长了,就能发现投机者的劣迹。
4.用眼观察,看其是否言行不一。眼睛是用来区分善恶、辨别美丑的。如果善恶不分、美丑不辨,则无异于盲人。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投机者无论伪装得多真,隐藏得多深,只要用眼仔细观察,总能看出其心怀鬼胎、心慌气虚的迹象。投机者就像小偷,再狡猾的小偷,眼睛也是扑朔迷离、贼眉鼠眼的,总在躲闪什么,不敢正视别人。领导要学会识别、懂得甄别、善于辨别,对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投机者,要练就“火眼金睛”般的眼力,勇于揭穿,不让其得逞。
5.用忠评判,看其是否临危变节。在投机者眼中只有利,谁能给其带来利,其就对谁忠心、忠诚。但是,忠一旦沾染上利,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投机者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危险面前,就会露出马脚,变成小人,甚至会临危变节。
三、应对之策
对下属的投机行为,领导要谋之以公、视之以明、交之以慎、选之以严、考之以实、禁之以全,如此才能堵住投机者可钻的“空子”、能下的“套子”、想结的“圈子”、敢借的“梯子”、善做的“样子”、私拜的“把子”。
1.谋之以公,防止投机者“钻空子”。投机者能“钻空子”、可“钻空子”,一方面因机制不健全,体制机制出现了漏洞,让投机者有“空子”可钻;另一方面因领导谋事不公,在给自己谋私留下余地和空间的同时,也给投机者留下了口实和把柄,让投机者揪住了“小辫子”,使其和领导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狼狈为奸。领导要防止投机者“钻空子”,谋事、处事就必须处以公心、秉持公道、丢掉私心、抛弃私利,让投机者无隙可找、无空可钻。
2.视之以明,防止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