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西方信任理论对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的启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张慧琪 日期:2016-01-30 14:06:39
会主义的前提下,将信任分为制度的信任、计算的信任和个人的信任三种。
  4.信任问题的管理学研究:集中于组织中信任的形成机理和作用,着眼于提升管理绩效。管理学家对信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Miles和Creed认为,信任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模式:来源于制度的信任、来源于过程的信任、来源于特征的信任。Martins提出了信任的影响模型,从制度、人际、个人三个层次来分析信任的建立,重点讨论制度对信任的影响。他认为,信念、诚实、意图、公平和开放五个维度构成信任。他将影响信任的因素分为管理实践因素和个人因素两类,其中管理实践因素包括团队管理、信息共享、可靠性、工作支持等维度,个人因素包括责任心、随和性、情绪稳定性、外倾性和开放性等维度。学者们普遍认为,信任通过减少误解与冲突、提升团队凝聚力、降低管理成本来影响甚至决定管理绩效。
  二、西方信任理论对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的启示
  1.继承组织的优秀传统,倡导上下级主动信任。西方信任理论表明,组织中的优秀传统、惯例、风俗在塑造基本信任、克服焦虑、获得安全感等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现实中,不同的单位有着不同的传统、惯例,这一方面彰显其单位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员工习以为常的惯性心理依存。如果上级主管和领导者对这些传统、惯例不管不顾甚至漠然视之,就可能让下级员工在心理上失去安全感,产生抵触情绪,生成不信任感。因此,上级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和保持组织中的传统、惯例和风俗,尽可能满足下级的本体性安全需要,促进下级信任感的生成。吉登斯认为,“主动信任在各种情境中都处于新式的社会团结的本源地位”,必须给予积极的支持和维护。上下级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相互了解、试探、认同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上下级必须变被动信任为主动信任。从心理状态上来说,上级处于信任关系的相对强势和主动地位,下级则处于信任关系的相对弱势和从属地位,所以上级要放下架子,积极与下属沟通,主动采取信任行为,表明信任态度,引导下属主动信任。作为下级,也应该通过增强业务能力和责任感来获得上级的信任,积极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
  2.塑造信任人格特质,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西方心理学家对信任问题的研究表明,信任是一种稳定的来自心灵深处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状态。在上下级信任关系的构建中,上级要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强化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的塑造,树立公道正派的阳光形象,让下级从内心产生敬佩感和信任感。同时,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切忌情绪化表现。如上级的情绪不稳定,性格急躁多变,一方面会让下级感觉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会极大地破坏下级对上级的信任感。信任一旦被破坏,基本无法恢复。下级同样需要不断完善人格品质,取得上级持续的信任,并维持良好的上下级信任关系,这样有利于促进上级对自己的赏识和重用,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成长机会。下级如果没有形成值得上级信任的人格特质,纵使能力很强、贡献很大、功劳很多,也很难被上级委以重任,更遑论晋升发展,且可能有被上级打入“冷宫”或抛弃不用的危机。与此同时,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上下级信任关系,上级也才会放心地给予其放手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下级才能取得长远可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