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构建中国“政治新生态”的能量系统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毛德儒
日期:2016-01-18 15:58:06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要使政治生态共同体成为完整而又具韧性的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寻找阻力最小的路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将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基础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避免因阶层固化和两极分化而造成“能量和信息孤岛”现象。
1.优化权力结构,防范“钟摆式运动”。在一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不同环节必须保持比例的平衡。在政治生态系统中,同样不能让少数阶层或群体操控改革方向。一是要结合国情与民族文化基因,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二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保证各阶层和各群体都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利益表达平台。三是要确立以社会权力来制约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的思路,实现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合理支配,防范历史上反复出现的“钟摆式运动”。
2.超越资本逻辑,防止社会撕裂。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某种外来物种的侵入,往往会导致一场生态灾难。改革开放以来,“资本通吃”的逻辑日益强大,若调整乏力,将造成主流价值共识的坍塌,必须加以防范。一是要超越资本逻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各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中良性互动,建构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市场环境。二是要顺应“共享”的时代诉求,激活协商民主不可替代的公共政策、社会团结及政治合法性功能,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防止社会撕裂。
3.激发改革活力,疏通源头活水。以政治生态的系统观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也是能量传导系统的功能重构过程。一是要通过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基本民主权利的落实,制度化执行宪法、法律中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党员主体地位的有关规定。二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杜绝“关起门来搞改革”的做法,疏通源头活水,防范官僚主义对政治生态能量传导系统的壅塞和吞噬。
三、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新生态”的防护保障系统
在一切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传递都具有逐级递减的特征,层级越多,结构越复杂,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就越大。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构建中国“政治新生态”,就是要通过对公权力治理的科学规范,将由多重指令构成的复杂性国家运行机制,转变为依靠法治原则进行简约治理的国家运行机制,使整个社会在合理有序的“显规则”下清爽运行。
1.落实宪法要求,保障公民权利。一是以完善人民民主为目标,确立以公民基本权利约束公权力的限权思路。二是推进治道变革,致力于政府职能规范化、政府行为法治化、政府决策民主化等改革,为社会权力的壮大提供空间。三是借鉴国外有些政党在扩大党内民主决策、推进经济民主等方面的经验,为保障公民权利提供现实通道。
2.清理重叠机构,强化监督权力。监督权的本质,在于确保权力主体之间的信息对称与能量平衡,因此,机构设置不宜分散,但求少而管用。一是在横向方面,对分属不同条块的各类监督监察部门进行清理整合,实行垂直管理,使其只对国家权力的最高代表者负责。二是在纵向层面,废弃监督监察部门的五级架构,设计一套重巡视巡查、轻机构设置的“任务导向型”权力监督系统,避免因信息传递失真和扭曲而诱发系统性腐败。
3.搭建民意平台,建构&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