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二代”违规提升对官场帮派形成的影响及遏制途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宋 涛 日期:2015-09-21 16:13:39
琼升迁过程中多次不符合条件要求。而徐楷不仅在工作安排与提拔中多次违规,更有为了提拔对个人档案材料进行造假的行为,因此,2013年9月,中央第八巡视组向江西省反馈意见时指出,徐楷涉嫌“造假骗官”问题。
  帮派是一群人通过某种形式聚集在一起,形成较为封闭与稳定的团体,为了个体与团体利益而进行活动的一种社会现象。从上述案例内容构成看,父辈官员利用职权为子女违规晋升的活动具有持续时间长、涉及部门及人员多、违规内容较为明显等特点。在其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尤其是相关部门的领导对违规内容是清楚的,他们参与违规活动的目的既是为主谋者谋取私利,也为以后自身的私利交换打开了方便之门。这种行为已经为形成小帮派的雏形提供了基础条件,如果任其持续下去,必然会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场帮派团体。
  二、遏制“官二代”违规提升路径:公众问责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官二代”违规提升活动都是属于熟人圈子中的暗箱运作,运作者本身都是拥有较为重要权力影响的官员,从保护自身出发,参与者都会十分注意其隐蔽性,导致这些违规活动很难为组织内部自身所揭露。因此,在遏制干部选拔任用违规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组织内部加强权力制约之外,来自于社会公众的监督就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渠道。近年来,在各地所揭露出来的“官二代”违规提升事件,绝大部分都是缘自于公众的问责。
  公众问责对“官二代”违规提升活动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官二代”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其身边有熟悉其基本情况的同事、同学、朋友等“熟人公众”,其学习、工作经历与工作能力、工作表现一般也为这些“熟人公众”所了解。“官二代”违规活动过程再怎么保密,其最终都有“提升”这个结果,如果这个“提升”结果与其学习、工作经历与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差距太大,就会呈现“非正常状态”。最容易发现并将“官二代”提升中的“非正常状态”与“违规”联系起来进行判断的,就是这些熟悉“官二代”基本情况的“熟人公众”。
  “违规提升”“火箭提拔”这些现象破坏了组织行为与社会行为中最基本的公正原则,按照公正原则中的比较原理,对于这些非公正现象,一般最难接受的就是这些“熟人公众”。因此,“官二代”身边的“熟人公众”最容易成为其违规活动的问责者。近年来所揭露的“官二代”违规提升的案例中,问责者所提供的举证材料的详细程度就说明了这一点。“熟人公众”的举证材料一般具有针对性、详尽性特点,往往使得违规者无法遁形,相关部门也必须调查处理,向社会交代。
  近年来干部提任中的公示环节与领导履历的公开,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了解“官二代”违规提升活动的渠道,一些“非正常状态”也容易引发社会公众的问责。就监督功能看,公众问责就是一种“火警”预警机制,由于监督者分布广泛,只要公共部门显现出违规犯错的“火苗”,敏感的公众就最有可能首先发现。近年来,干部提任中的公示环节与领导履历的公开已经趋于完善,这就使“官二代”违规提升中的“非正常状态”很难完整地掩饰起来,尤其是一些年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