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严防领导干部“任性”决策的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茂先 日期:2015-06-08 18:11:55
,甚至是对立的意见,让各种声音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保证一把手对问题的了解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系统的而不是割裂的。决策中对于方案的整合和优化乃至选择,也要听取决策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吸取其优点,避免各方面缺点,选出更优更科学的决策方案。决策后要通过分工制度、考核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确保所做的决策能够得到执行,决策目标如期实现。要运用组织内研究机构的力量。决策者在谋划和推进决策时,对于决策意图的合法合规性、决策目标的可实现性、决策方案的可行性,要尽可能地运用组织内的研究力量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为决策提供基础性服务。偏颇的决策意图要及时调整或者终止,合理的决策意图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要运用决策咨询机构的力量。在涉及重大事项或者情况复杂、涉及面比较大的决策时,决策者要积极有效地借鉴外部资源,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决策咨询,突破封闭决策的限制,从而权衡和设计出更优方案,以最佳方式和最少资源实现目标。

  4.必须树立底线思维。现实中,很多决策者为了个人利益早已凌驾在制度、规则、法律之上,其结果是随着想当然决策的终止而终止政治前途、失去人身自由。决策者必须坚持依法决策,不仅要做到决策程序合法,更要做到决策内容合法、决策实施合法。决策前要进行决策意向、意图合法性筛查,违背法律法规的要果断终止。决策方案形成后要进合法性方面的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付诸实施,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修改,确保付诸实施的决策是合法合规的。

  二、从组织来说,需注重三个方面政策的推进

  推进决策制度化。组织决策制度越健全、越规范,决策者随意性、暗箱操作的空间就越小,其想当然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小。组织必须把决策制度建设作为减少想当然决策的关键点。决策制度未建立的,要结合组织发展实际建立具有规范性、约束力的决策制度和规则;决策制度不完善的,要根据面临的新情况、新常态,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决策制度完备但是执行不到位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决策制度能够得到贯彻和落实。总之,要以健全的制度减少想当然决策,保障民主决策,推进科学决策。

  推进决策程序化。决策程序化能够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的领导干部就是利用程序的漏洞实施想当然决策的。其一,要建立决策动议程序,对于决策意向、决策议题由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要有明确规定,从而防止临时动议、临时决策。其二,要明确决策方案的产生程序,即决策目标提出来后,决策方案的产生也要有严格规定,不能做无方案的决策,也不能草草决策。方案需要在一定范围讨论的要充分讨论,需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开征求意见,需要专家论证的进行专家论证。其三,要建立决策方案选择程序,既要制定一般常规决策方案的选择程序,也要制定重大决策方案的选择程序。有的方案可以逐一表态,有的方案则需要全体票决。

  推进决策公开化。决策过程公开是减少想当然决策的重要措施。一些想当然决策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付诸实施,就是因为决策过程封闭而非公开。有的工程项目是少数人在圈内决策,结果让腐败型决策得逞。一些选人用人上的非公开决策造成了“带病提拔”“裙带提拔”。组织必须把推进决策过程公开作为推进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抓手,对不涉及国家秘密和安全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