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理性视角下公民认同的大领导观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柴宝勇 日期:2015-03-05 18:26:28
言需要两个层面的能力:一方面是把蛋糕做大的经济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合理切分蛋糕的政治协调和整合能力。就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理论及时扩大了利益认同的阶级基础,使主流价值观获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政治合法性得以不断增强。但需要指出的是,利益代表问题是一种政治理念,更需要现实政治实践的支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力图上台执政的大党无不声称自己代表了大多数国民或选民的利益。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衡量一个政党主要代表或者保护了哪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主要看其政策。政策表现政党的政治倾向,反映一个政党处理各个阶层之间矛盾的解决方式和解决能力。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深度洗礼,目前已形成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政党和政府必须学会整合社会各阶层力量,通过政策这一重要手段来调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
  虽然利益认同是价值认同形成的重要理性基础,但需要指出的是,利益认同与价值认同并非直接的决定关系。从理论上而言,如果过度依赖利益认同并将其作为价值认同的基础,从长期看未必能够带来稳固持续的认同。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满足存在差异。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并不能保证切分蛋糕的公平合理。这既有客观方面的现实困难,也有公众主观方面的价值判断问题。另一方面,公众的需求层次是存在差异且不断变化的。仅仅以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作为价值认同的资源基础,存在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和利益结构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缺陷。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发展自身存在周期性。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发展总是高峰与低谷相应,经济政策总是扩张与紧缩交替,发展水平不可能永远维持在一个公众都非常满意的高位。从这个角度而言,利益的保证往往要与其他的长效认同战略有机结合。从价值认同的角度而言,这种长效的战略即是规则(制度)建设,以规则认同塑造价值认同。
  三、扩大参与,塑造价值认同的规则基础
  规则认同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规范和程序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上的认同与归属感,是对待规则的一种正向性的、积极性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从深层次而言,人们认可规则、接受规则并积极按照规则行事,才是规则得以延续的主要因由。只有人们认真对待规则、忠诚于规则、信赖规则,并自觉地按规则行事,规则认同才会更加巩固。有学者谈到,美国梦和美国主流价值观取得成功的很大原因在于社会意见的一致性。尽管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国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都接受了现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接受了宪法和按照宪法设置的政府机构,接受了受控制而又自由的经济,认为依据自身的能力和奋斗能够跻身相应的社会阶层、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反之,公众不认同某种制度、规则、政策,其也就失去了权威性的支撑,出现制度、规则、政策执行走样、偏移、无效的现象。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和政党政策的政治行为,它反映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政治参与在规则认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来形成对整个政治制度的某种观念信仰,对其有效性和正当性进行直接体认,这个过程也是政治制度深度内化的过程。从本质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