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领导干部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庚香
日期:2014-08-29 18:30:02
”。当前,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要求我们必须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加强建设“道德自我”,努力实现人性、德性、党性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在中国传统中,“立德”被排在首位。春秋时代叔孙豹论“不朽”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阿玛蒂亚·森说得好:“良好商业行为的基本准则有点像氧气,只有当缺少它时,我们才对它感兴趣。”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无论人被认为多么自私,他的本性中显然还存在某些秉性,使他关心别人的际遇,视他人之幸福为自己之必需,尽管除了目睹别人之幸福所感到的愉悦之外一无所获。”重建道德,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每个国家都会有这么一个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精神、思想、道德、文化要跟上来。在一定意义上,道德、价值观决定了基本的善恶标准,就像氧气,就像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一样不可或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广大领导干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是自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崇德向善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必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营养和强大的道德力量。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领导干部掌握公权,道德修养比一般人更重要,因此,在领导、管理和治理活动中要强调“以德修身”。春秋时期,有个宋国人挖出一块宝玉,把它献给重臣子罕。子罕却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咱们都丧失了宝。我不接受你的玉,正是想让我们各自都拥有自己的宝”。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把“修身”视为外在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治国理政的起点。“修己”历来为中国传统道德所推崇,儒家认为,“为仁由己”。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甚至把官员能否“修己”作为救民治国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说得好:“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三是加强德性修养,养成体道行德的高尚道德人格。中国文化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重道贵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德性与人的内在觉悟紧密相关。列宁说:“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讲,“道德当身,不以物惑”。韩非子说:“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唐太宗在总结为政经验时也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朱熹明确指出:“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刘少奇同志把“慎独”作为一种修养方式。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