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有限政府提高治理能力必须充分调动公众参与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 莹
日期:2014-06-04 15:36:24
府决策科学性的需要。
第一,拓宽政府信息收集渠道。要不断完善社情民意调查制度,多层面、多角度了解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群众的真实想法,形成调研报告或决策预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和完善政府专业信息机构建设,创新信息收集方式方法,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决策信息。要充分发挥调查研究机构的作用,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要建立“谋”“断”分离的决策机制,避免部门、集团、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利益偏好的影响。要建立健全民情档案制度,完善网络舆情收集系统,广泛了解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的社情民意。
第二,健全完善专家参与机制。主要是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和政府决策论证制度,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人才库,对专家的选择方式、专家参与的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要求所有的政府重大决策必须经过专家组参与论证、向专家征询意见等程序。
第三,建立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一旦发生决策失误尤其是重大失误,相关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应承担责任,切实杜绝“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工程”。
三、建立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机制
建立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机制是公众参与的关键环节。民意表达畅通有序,不仅可以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群众对于政府所制定决策的满意度,还能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和行为。因此,要尊重群众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让群众反映的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到达决策层并得到妥善处理。
第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适当增加基层群众在各级人大、政协等组织的代表名额,给予公众表达自身利益的话语权,让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平等机会。
第二,完善立法和决策听证制度。在法律法规和各项决策出台前要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保证立法以及政策制定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减少和防止随意性。
第三,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严格执行信访回复制度,推行信访受理责任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基层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及时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第四,发挥大众媒体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方面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在规范现有各种利益表达方式和渠道的同时,更加注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等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平台,充分发挥媒体收集信息、引导舆论和社会监督的职能。
四、建立公众参与的政绩评价机制
建立公众参与的政绩评价机制,能够使政府在推进公众参与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因此,在考评干部时,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增加公众对政绩考核的话语权,改变“官考官”的做法,切实转变部分官员工作只对上负责的局面。
第一,要制定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要淡化GDP考核,强化民生指标考核;既注重当前效益,更注重长期效益;既注重发展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既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分类确定考评对象及考评内容,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要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