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常人政治”时代的领导特点及行为规则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徐信贵
日期:2013-04-26 11:18:08
者昌,逆者亡。“常人政治”时代的领导者已走出“人定胜天”的幻境,在强调客观规律的不可对抗性的同时,利用客观规律开展社会建设,例如,在经济建设上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展产业规划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宪法规则。合宪性是“常人政治”时代最基本的行为规则。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在法律位阶上处于最高层级。从应然角度上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但宪法规则大多是原则性的规定,加之我国尚未建构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的“根本”、“最高”属性往往被大大消解,成为一种人皆可违的“软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合宪性是“常人政治”的法理根基和逻辑起点。当前,应当合理构建合宪性审查机制,提高宪法的适用频率,确保领导干部的行为全面接受宪法和法律的检验。
3.程序规定。“常人政治”必然是一个程序政治。“常人政治”中的领导者通常是按照宪法与法律确定的程序产生的。行政决策环节亦不再是领导者的“一言堂”,而是在程序规则基础上众议决策。就决策的外部程序性而言,应当符合具有公众参与的程序性。缺乏民众有效参与的行政决策活动,难以制定出符合民意、代表民意的政策决定;如果脱离民意,行政决定也不可能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普遍遵从。领导者需要根据行政决策对社会公众影响的程度及范围,采用听证会、论证会以及座谈会等方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就行政决策的内部程序性而言,议题要经过与会人员的充分讨论,并根据表决情况做出决定。
4.伦理规范。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人们最为基础的行为准则。社会的管理者不仅应遵守其作为社会成员的那份伦理义务,而且应遵守基于社会管理者身份所产生的附加性义务。虽然在“强人政治”时代亦有相应的伦理规范,但其内容或性质已然有所不同。“常人政治”时代最大的伦理规范就是民意,这意味着领导者的任何决策都必须服从民意需求,使政府工作更贴近民众,让群众满意。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