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的具体路径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徐信贵
日期:2013-04-19 11:25:59
个问题
(一)法治能力不能包打天下
法治与人治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基本的国家治理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治与人治是一种中性化的表达,而不应被人为地贴上政治标签或价值标签。法治亦有其缺陷,人治也有其优点,两种治理方式的不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被如何运用。人治概念的妖魔化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实质性建构,法治不是医治社会问题的“万灵丹”,法治能力更不能“包打天下”,在社会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坚持人谋艺术与法治元素的有效融合。
(二)法治能力建设不能唱“独角戏”
法治能力建设需要领导干部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领导干部要加强法治能力建设,普通民众亦应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在一个社会中,领导干部与普通民众具有同源性,领导干部并不是“横空出世”的“神仙”,而是来源于普通民众的凡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何种民众就有何种领导干部。在整个法治运行系统中,行政执法与公民守法是相辅相成的,如同两根铁轨一样,构成法治运行的轨道,任何一边存在问题,法治的“火车”就无法正常运行。此外,人民也会“腐化堕落”,这种“腐化堕落”只有通过法治能力的建设才能克服。同时,要明确法治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主要领导干部。
(三)不能忽视“法制干部”的法治能力建设
近年来,我国在“法制干部”职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例如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成为法官、检察官的基本任职条件。但是,“法制干部”的法治能力建设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例如,如何扩大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准入门槛的适用范围(政法委、纪委、公安机关、法制办、司法局等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否也应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增强“法制干部”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和业务能力的深化要求)、如何确保“法制干部”工作的专业对口(在实践中,一些“法制干部”要承担许多与法治无关的工作)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四)在推进民主制度建设中培育法治能力
民主是法治的正当性前提,法治是民主的制度性保障。脱离民主的法治建设都具有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脱离民主制度建设的法治能力建设不仅活力不足而且可持续性不强。因此,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必须与民主制度建设相结合,在推进民主制度建设中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法治能力建设不至于背离其最初目的。
(五)法律思维是法治能力建设的重点内容
强化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点是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条文数以万计,要求一个人全部熟练掌握是不切实际的。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应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使其学会如何通过法律思维进行思考。法治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注重逻辑的缜密性,以合法性为判断基准,强调通过程序来思考问题,追求程序中的“真”(不同于科学中的求“真”)。领导干部进行法治思维时,不仅要全面把握法律的概念性、规范性、逻辑性、程序性与法治思维的关系,而且必须正确处理法律思维与政治思维、经济学思维、道德思维以及应急思维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