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政府公共关系的时代使命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夏 行
日期:2013-02-06 17:10:48
群众对政府缺乏基本的信任。一些事本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处理,却往往采取过激手法或集体上访形式进行利益诉求。避免这些现象发生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让公众信任政府。要通过制定均衡的公共政策,健全政府办事承诺制,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努力打造高效廉洁、透明诚信的政府;切实维护司法权威和廉洁,公正高效地解决群众的司法诉求,形成有事找政府协商,有官司找司法部门诉求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增进干部与公众间的情感沟通。当前,一些干部尤其是一些年轻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怕接触群众,不接触群众,在怕接触过程中,使小事变成大事,小矛盾变成大矛盾;或不能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矛盾根源抓不准、化不了;或讲不了群众话,做不了群众事,党群干群关系逐渐疏远。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干部的群众情感教育,学会倾听群众呼声和意见,提高与群众谈话的技巧,会说话、说好话;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在经常接触群众中建立深厚感情,带着群众感情去正视和化解矛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各阶层群众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三是加强利益谈判机制建设,推进组织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积极构建理性化的社会沟通系统,切实畅通信访渠道,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探索建立平等的利益谈判机制,从主体平等的角度出发,就各区域间、各阶层间、各行业间相应的利益得失等事项,由各方利益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和一定范围的谈判来明确责权利,来平等协调各方利益。健全各类代表劳动者和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组织,加强各种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协商对话,鼓励它们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代表各自利益群体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协商。探索形成科学反映社会利益格局的信息指标体系,增强社会政策对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变动的反应敏感度。
着力提升引导公众的传播力。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要充分利用一切传播机会和传播媒介去影响、引导和争取公众,促成相互间的了解、共识与合作。从政府角度来看,要追求“有效传播”,及时把信息传播到公众中,让公众知晓政府的所思所想与所为,以期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追求“有效传播”,必须提高政府的信息传播能力和引导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健全”上。一是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目前,各地各部门虽然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执行起来有些走样,尚未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及时传播给公众。针对这些情况,要严格落实党政重大信息公开原则,每月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重视新闻发布内容的选择,使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真正通过新闻发布的形式及时传播出去。二是健全危机管理信息传播机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热点。政府在关键时刻不能失语,要直面媒体,直面公众,敢说话,说真话。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其事件缘由、发生过程、工作手段、处理结果等要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告知群众、公布真相,让公众充分知情并及时引导社会舆论,真正让各类传言、小道消息没有市场。三是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方便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坚持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明确应向人民公开的事项、应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