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同级如何在相融与相斥中找到平衡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吴明华 董 帆 日期:2013-01-25 09:07:14
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由他们两人商量制定,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做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得把杜如晦请来,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并提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政策与计谋,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谋划,一个善决断,所以被称为“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唐太宗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在取长补短的房、杜二人通力合作下,初唐的各项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最终缔造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四是在互相包容中获得相融。在一个锅里吃饭,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牙齿偶尔也会咬到舌头。作为同级,就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一些包容之心,多一些宽阔胸怀,不斤斤计较,大家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都不容易。有了包容之心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处起来就比较愉快,做起事情来也比较舒心。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议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见面,互修友好。在大将军廉颇的军事支持和上大夫蔺相如智慧机变的帮助下,赵王最终挫败了秦王借议和图谋赵国领土的阴谋。回国后,赵王将蔺相如官封上卿,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怨愤蔺相如未带兵征战却得此高位,于是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最终感化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两人最终冰释前嫌,各自在其擅长的方面发挥才能,亲密合作,为赵国当时的富强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就是广为传颂的“将相和”的故事。包容是共事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同级之间形成互相包容的氛围,各展其长,各尽其力,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发展更加顺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挥最大作用。
  五是在明确职责中实现相融。组织机构中都有明确分工,组织中的同级都有各自明确的职责权利。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超越权限,插手干预其他同级的工作。管好自己的自留地,莫思他人的责任田。当然,同级主动征求意见时也可以表达参考性意见。如果需要同级支持自己工作时,要主动协调,事先沟通,高效解决。千万不能让同级感到你在干预插手他分管的工作,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六是在水涨船高中持续相融。随着事业的发展,工作经验的积累,同级之间都有渴望进步的需求。但在现实中,机会不会绝对均等,事情也只能大致公平,许多平时关系很好的同级,往往在一些关键时刻会心态失衡,搞互相拆台、鱼死网破的勾当,这样既害人又害己。正确的方法是别人进步应当为他高兴,要有水涨船高的理念和胸怀,而不能有嫉贤妒能的邪恶和狭隘。这样相处,大家才能留下美好回忆,建立良好的关系,丰富人脉资源,才能巩固同级之间的相融关系,达到将相和谐万事兴的境界。
  同级之间如何相处,是每个在组织机构中工作的人经常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多一些辩证思维,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沟通交流,少一些狭隘理念,少一些私利之想,少一些封闭隔阂,就能高效地应对各种情况,破解同级相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