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实现途径及治理措施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东杰 张长立 日期:2012-11-19 17:22:55
件的违法成本较小,很多仅局限于党纪处分、行政处分,并不具有很强的威慑作用,“冒险”所得和“败露处罚”所失是不对称的。因此,权衡收益与违法成本,选择冒受处罚风险而去干预正常竞争招聘程序,自然常常会成为“理性”选择。
  二、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实现途径
  公共职位代际传递主要通过“类顶替接班制”、违规进人及奖励制三种途径实现。
  (一)“类顶替接班制”
  “顶替接班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即上代人退休、下代人接替上岗的一项纳新制度。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针对城市青年就业、知青返城安置等问题而制定的一项临时性就业制度。这种制度在执行十余年后,随着用人制度的市场化、社会化,其合法性逐渐丧失,20世纪90年代即已基本宣告终结。但对这种“顶替接班制”稍作变通的“类顶替接班制”却或明或暗地延续至今。
  1.只招收公共职位正式职工子女。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机关、事业单位只将在编在岗工作人员的配偶或子女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湖南省怀化市鹤岗区“2010年乡财政所和社区招聘简章”中规定“父母有一方或双方在鹤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等条件,都是这类典型案例。
  2.为公共职位正式职工子女加分、搞考前培训予以特殊照顾。这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公安系统文员招聘中规定对该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子女、国有集体企业干部职工子女,在笔试成绩上加10分”的案例最为典型。
  无论是将在编在岗职工子女作为招聘必要条件,还是对在编在岗职工子女给予加分等特殊照顾,其实都是一种罩着“人情照顾”的合理外衣的非法操作机制,实质上是对传统“顶替接班制度”的一种巧妙变通。
  (二)违规进人
  1.“萝卜招聘”。所谓的“萝卜招聘”,其实就是一种设置专属特定人员个性化特征招聘条件的一种“量体裁衣式”的招聘方式。每一桩“萝卜招聘”背后,几乎都有占据公共职位的上代人的身影。例如,2008年福建宁德屏南县委党校招聘一名教师,设置的条件是“境外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取得学士学位,接受英语语种授课,具备英语六级听说读写能力”、“女性,22周岁及以下,共青团员”、“屏南籍或出生地在屏南”等,如此苛刻而具体的招聘条件都指向了该市一名领导的女儿。
  2.特批进员。这主要是上代公共职位占有者自己或者拜请相关领导,通过违规运作,在正常进人机制之外的特招现象。如,天津市西青区副区长李治阳之女报考天津市西青区司法局,尽管落了榜,但最终她依然以“特招”的方式进入西青区国土分局工作,并得到事业编制。据李治阳说,这是得到了领导的“特批”。
  3.渐进谋取。这种公共职位代际传递的实现途径,主要表现为分步实现身份转换。比如,先做公共职位合同工,再经过形式上的公开招考、领导批示或者直接引进的方式,由合同制身份转变为正式编制内身份,最终长期占据公共职位;又比如,利用国家基层人才优惠政策,先谋取“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或者“社区工作者”等特殊身份,然后,再利用当地政府对此类人员考聘的优惠政策,最终谋取公共职位。例如,华东某
[1][2][3][4][5]